位于福州西门外怡山,是福州五大禅寺之一。相传南朝梁有一炼丹的方士王霸渡江入闽,居于怡山,“炼丹成药,占石成金”。每逢饥岁,便靠卖药卖金后换米救济百姓。后来王霸“服药仙脱”,唐贞元十二年(796年),就其址建冲虚观祀之,后废。唐咸通八年(867年),观察使李景温聘高僧大安来此住持,首开法席,为此山鼻祖,遂定名清禅寺,后改为延寿寺。到五代后唐长兴年间(约932年),闽王王延钧改寺名为长庆寺。由于寺在西门外,故又俗称西禅寺。
这座已有1100多年历史的禅寺,规模颇为壮观。大雄宝殿比鼓山涌泉寺的大殿还大。寺内有雄伟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阁、法堂、藏经阁等主体建筑,还有寺外的寄园、明远堂、祖堂、念佛堂、禅堂等,组成一个布局匀称、庄严古雅的建筑群。
全寺原有荔枝百多株,多为宋时所种,荔果早熟、核小、肉厚、汁多、香甜,是福州有名的品种。每年西禅寺的荔枝采尽时,兴化枫亭的荔枝才上市。
西禅寺曾留下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和题咏。如唐代的周朴,宋代的蔡襄、黄庭坚、李纲,明代的曹学佺、黄道周,清代的周亮工、黄任等,都曾到此。唐代周朴《前题》诗云:“王君上升处,信宿古居前。皂荚即须朽,白龟应亦全。云间犹一日,尘里已千年。碧色坛如黛,今时谁可仙?”表达了对王霸的怀念。
西禅寺在海外也颇有名气,东南亚有不少它的分院。如新加坡的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的双庆寺、越南的晋陀寺等至今与西禅寺仍有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