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讯 130多年前,有位东方人的名字闻名欧洲。他叫陈兆翱,来自仓山螺洲陈家。他发明的新式高效船用锅炉,被法国人称作“兆翱”;他发明的新式抽水机填补了世界技术空白,也被法国人命名为“兆翱”。这是近代世界第一次以中国人姓名命名技术产品。年轻的陈兆翱让欧洲人再一次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折服。
感谢法国友人魏延年和他的助手杜立言,让今天的我们端详到这位发明家的真容。 魏延年是法国人,他偶然在法国接触到福建船政老照片,由此对福建船政产生研究兴趣。近年来,他凭借在欧洲发现的福建船政新资料,对船政研究有不少收获。
他是近代轮机制造奠基人
有“八闽科甲第一家”之称的螺洲陈氏家族,肇基始祖是陈巨源。陈兆翱属于陈巨源十三世孙陈文辉这一支。他是陈文辉第六个儿子陈时开的曾孙。
陈兆翱(1850-1895年),字鹤亭,自幼聪慧,以第二名成绩毕业于船政前学堂第一届制造班,毕业后留船政从事技术工作。光绪元年(1875年),派赴欧洲游学,两年后正式进入法国削浦官学学习轮机制造。
陈兆翱在法学习甚是出色。史载:“赴法国之削浦官学按月考课,屡列上等”。他还前往比利时和德国克虑伯各大工厂考察,研究制造原理,能“实力讲求,融会变通”,“可与法国水师制造监工并驾齐驱”。李鸿章称,陈兆翱和他的同学们“洵为学有心得、堪备驱策”。
留学期间,陈兆翱创制新式锅炉和抽水机。抽水机项目填补当时世界技术空白,获得以“兆翱”命名的殊荣。随后,他改进轮船车叶,化侧为平,国外竞相仿效。《闽侯县志》载:陈兆翱“悉得法人制机之秘,在法时,曾创新式锅炉,法人奇之。”《闽侯乡土志》载:陈兆翱“尝创抽水机器,为西人所宗,即以陈兆翱名其器。轮船车叶,兆翱化平为侧,外洋竞效之,盖巧思远驾白种人云。”
光绪五年底,陈兆翱学成回国,授都司,并赏戴蓝翎,出任船政工程处总司制机,即轮机制造总工程师,专们负责舰船轮机设计与监造。不久,升游击,赏戴花翎。光绪六年(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向德订造“定远”“镇远”二舰。这两舰融合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英国“英费来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二舰的优点。陈兆翱奉命赴德监造。
从光绪九年(1883年)起,陈兆翱先后参加“开济”号炮舰和中国近代第一艘铁甲巡洋舰“平远”号等十余艘舰船的制造,官至总兵。
照片上陈兆翱沉静淡定
第一次得到陈兆翱照片,是魏瀚曾外孙、美国著名企业家毛观岱先生去年春通过邮箱发来的。他说:“魏延年先生不但发现了曾外公魏瀚青年时期照片,还找到了曾外公好友陈兆翱的照片。我特意将两人照片合成一张,准备悬于美国家中。”毛观岱再三叮嘱:何时能在福州晚报上刊出陈兆翱的照片,须得到魏先生授权。
一年后的新春,记者终于等到了魏先生授权本报刊出照片的消息。照片上的陈兆翱与我们所熟悉的睿智、瘦弱的福州书生并无二样。他淡淡的眉、细长的眼睛、光洁而饱满的额头,一脸沉静。毛观岱、林璎尧在看到这张照片时,第一印象与记者一样:这是一个内秀而不张扬的人,可能正是这种脚踏实地,使聪慧的他年少有成。
我们都注意到,陈兆翱的照片,是此次魏杜二人所发现的这批船政名人老照片中,惟一一张正襟危坐的。他右手拿着一把合着的折扇,目视前方,胸有成竹,大气从淡定中弥漫开来。
专家分析,这张照片当拍摄于陈兆翱留学欧洲前或任船政总司制机时。
陈氏后代科技精英辈出
螺洲陈氏家族,还是福州近代最著名的科技世家之一,而陈兆翱正是这个科技世家的开启者。陈家自陈兆翱之后,代代皆出科技精英。
在他之后,小他12岁的堂弟陈兆锵也成长为中国近代著名的造船专家。陈兆锵,船政后学堂第二届管轮班毕业,曾出任江南造船所所长和福州船政局局长。他在船政局局长任上创设了中国第一个飞机厂——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创设了中国第一个培养航空人才的学校——海军飞潜学校。
陈兆翱侄儿陈藻藩,也是中国近代著名造船技术专家,曾任江南造船所副所长,海军少将。陈藻藩小女儿陈芷秀,与丈夫一样都是地矿勘测专家。
陈兆翱玄族孙陈体诚,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和公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学会首任会长,在华东、西北、西南组织建设了大量公路桥梁,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殊功。陈体诚的长子陈彪,是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次子陈箎是冶金断裂力学家,中国高温合金研究开拓者,被誉为“科技铁人”。
(福州晚报记者 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