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巷名说“孝义”
2011-10-2404-36-48来源:
    东街有条狭窄的小巷,名称孝义巷。《榕城考古略》记载:一名小石井,亦名朝仕坊,宋朱敏元居之,故名。南通登龙巷。
  巷名何以称“孝义”呢?这与这条小巷的形成有关。相传宋代这里居住两户官家,一姓蔡,一姓赵。
  蔡家依仗其父在京任礼部尚书的权势,扩建后花园,要移出墙基三尺,占点便宜。赵家不让其逞强,阻止施工,纠纷闹起,县衙无从下手,既不敢得罪蔡家,也怕赵家大哥为吏部尚书。怎么办?
  蔡家子弟抢先通报其父,以先发制人,扩墙占地,信发数月,不见回音。突然接到家书,拆开一看,仅仅二十八字绝句:“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只是难寻秦始皇!”“让人三尺又何妨”,父命如山,只好依从,把墙退后三尺,才施工筑建后花园。赵家兄长得知墙地纠纷,也要“让人三尺又何妨”。这样互让互退,地界不生疑义,竟然让出了一条小巷,方便邻里行走。巷通之后,本是无名的小巷,尚未定名。邻里赞扬两家互相退让、和睦友好,既有遵从父兄之命的孝,也有造福乡里的义,便称为孝义巷,巷名就从宋代一直沿用至今。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