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淮琛(1883~1912年),字憬南,亦字希焉,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曾就读于全闽师范学堂。后官派留日,入日本高等工业学校染织科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与林文相与莫逆,慨然对林文说:“举世昏昏,吾辈责重矣,他日成功之后,谋思之乐利,其必以实业为归,吾之所以自任者,敢不勉乎。”林淮琛得知林文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殉难,悲哀流涕,以长歌哭之。时有同学归国参加清廷考试,林淮琛表示:“人方牺牲生命,以谋光大之业,区区功名,抑奚取乎!”他醉心革命,未娶妻,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武昌起义爆发后,赴武汉革命军,军务部孙武委以参谋。汉口失守,林淮琛随革命军驰援汉阳。时战况激烈,炮弹声不绝于耳,革命军伤亡惨重。林淮琛神宇自若,对人说:“吾侪决死耳,何惧焉。”日夜巡视要塞,慷慨鼓励士卒,废寝忘食。汉阳解危后,林淮琛奔走于汉、沪。宣统三年十月(1911年11月),林淮琛抵镇江,适林述庆率镇军出师攻南京,于是应林述庆之请加入镇军,参与谋划,受到倚重。林淮琛在镇军攻打南京天堡城的激烈战斗中,冒着枪林弹雨与将士共同浴血奋战。南京克复后,联军北伐,林淮琛仍矢志参加北伐军。因长期辛苦奔波,随北伐军乘军舰北上途中旧疾复发。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病逝于南京,年仅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