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恢(1886~1930年),字仲谋,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曾在湖南长沙实业学堂肄业,与宋教仁、黄兴相知甚深,加入“华兴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庆应大学。八月,“华兴会”与“兴中会”合并为中国同盟会,旋与林文等人组织第十四支部(闽籍会员),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行人。辛亥广州起义前,李恢返闽及粤、滇、桂诸省联络同志。三月廿九举义,李恢由广西前往参与,奋战于枪林弹雨之中。李恢以“吾独不得与黄花终古”引为大憾,益发致力于革命。武昌起义,李恢与福建革命党人起而响应。福建光复后,任军政府公债局总理。为发展福建实业,赴南洋募集公债百余万,众推为省实业司司长。民国2年(1913年),袁世凯暗杀宋教仁,各地发动“二次革命”。李恢努力促成福建独立。不久,事败避往南洋,筹资支持国内讨袁。民国5年,袁世凯病死后,李恢赴北京,任财政部检查委员会委员。翌年,出任湖北印花税处会办。民国13年10月,参加何遂任前敌总指挥的国民第三军,运筹帷幄,以五千之众挡十万之师,终使吴佩孚下野。但因劳累过度,大病归闽,终至不起。李恢勇于谋国,而不自谋,家计萧然,几无以举殓。遗著多散失,由其兄代为裒集,刘通、胡汉民、林森、张继、方声涛、何遂等18人联合作《李君仲谋行状》以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