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骥(1881~1960年),原名明鉴,又名恭干,字汉民,号飞鸣,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17岁就读于侯官高等小学堂,受校长黄展云、教员方声涛、黄翼云等教育,萌发反满复汉思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闽江要塞炮科学校,为益闻阅报社骨干,又设藤山文明社、党人加盟宣誓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益闻社成立学生联合会,集会游行,福建布政使下令搜捕,严骥避往上海。后回榕秘密组织汉族独立会。次年,并入同盟会福建支部。宣统三年(1911年)春,严骥赴粤参加广州起义,在血战中手足受伤,匿于烟馆,假装挑夫,脱险抵港。后奉孙中山命到沪,与吴玉章等入川参加“保路运动”。民国元年(1912年),随林森回闽组织国民党,并任秘书。民国2年,在福州参加“二次革命”,任上校参谋处长。民国4年,任上海《中华新报》主笔,著文抨击袁世凯。讨袁时,以护国军第二军司令部上校参谋入粤。民国5年秋,任驻粤滇军第四师处长。负责督修黄花冈烈士墓。民国6年9月,任军政府参议兼管水利,一度代理城防司令。翌年9月,任靖国军第六军军需处长。民国11年6月,随革命军入闽驱逐李厚基。10月,任福建省长公署参议兼印花税处处长。民国15年冬,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入闽,组建福建临时政治会议,严骥任秘书、第三科科长;福建省政府成立,严骥任第四科科长。民国17年,严骥为军事厅副官处处长、福建军械局局长、福建水利局局长。民国19年1月,福建发生绑架省政府六委员案,严骥调停其间。不久,任保安处副处长、第四科科长、稽查处处长等职。其后蛰居福州,参加《华报》活动,并捐款助修《藤山志》。民国37年,严骥参加福建“民联”地下组织,迎接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