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image1]][[/p]]
福州传统优质海洋鱼产品。石首鱼科,大黄鱼属。俗名黄鱼、黄瓜鱼、黄花鱼等。因其体披金黄色鳞片,在《闽中海错疏》和《闽书》中都称其为金鳞。
大黄鱼体延长,侧扁,尾柄细长、为体高的3倍多,头大而尖突,具发达粘液腔,口前位。是暖温性集群性能发声的中下层洄游性鱼类,厌强光,喜浅米浆色水体,主要捕食浮游动物、小鱼及甲壳类,鳔伸缩时能发出“啯啯”的声响,尤以生殖期为盛,渔民常据此探测鱼群大小和移动情况,以获取高产。
福州海域大黄鱼属闽——粤东族,有官井洋和牛山——闽南二个种群,春季从东海外海进入沿岸产卵,夏秋分散索饵,秋冬返回越冬。12月至翌年1月为生产旺期,此时捕获的大黄鱼俗称“清水瓜”。4~6月间以在官井洋产卵场为主的三都澳、横山岛一带捕获的黄鱼俗称“横山”。
大黄鱼是福州市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最高年产达2.29万吨,产量仅次于带鱼和中上层鱼类。由于连年捕捞过度,其资源已遭严重破坏,冬、春汛大黄鱼已濒临绝迹。福州市积极引进大黄鱼全人工育苗技术成果,利用海水网箱和海水池塘大量养殖大黄鱼。2000年,大黄鱼网箱养殖达7.69万箱,产量7.98万吨。
大黄鱼经济价值高,肉鲜嫩味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且有利尿通淋之功效,可治尿路结石、小便不利、中耳火、鼻炎等症。鲜销或加工成黄鱼鲞等,都极受欢迎。其鳞可提取鱼鳞胶、咖啡碱。鳔可干制成名贵滋补食品——“鱼肚”,对腰肾虚弱有良好滋补作用;还可制成竹木制品的高级胶合剂——黄鱼鳔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