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传统水产加工品特产。俗称淡鲞、白鲞。是大黄鱼的盐干制品。一般经过剖割、盐渍、脱盐洗涤、晒干等加工过程。平潭县水产品加工历史悠久,加工技术高超。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平潭生产的黄鱼双刀淡鲞品质最佳,名闻全国。该产品在剖割和晒干上,工艺独特。一般在剖割腌渍3~4天后先行取出日晒,每100公斤鱼用盐20~35公斤,脱盐洗净后再暴晒,反复翻晒至全干。其产品体色白亮,洁净干燥,胸壳保留鳞片完整,肉质紧密结实,呈现出清亮平整干爽淡香的品质。黄鱼鲞除风味独特、便于存放外,尚有解毒止痢、开胃消食之功效。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泄泻等症。
50~70年代,平潭县水产部门或渔农有零星加工,但产量有限。80年代后,随着大黄鱼资源枯竭和人民生活习惯改变,今仅有少数渔农加工腌制供应市场,产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