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胜利的明天
2014-12-1910-11-00来源: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秋,长乐县苗圃主任项德崇(即项南)与县民众教育馆馆长陈似云、作家陈婴子等都认为要唤醒民众起来抗日,最好方法利用歌咏、戏剧。这样,他们就组织起“明天剧咏团”。项德崇写了团歌,词曰:“明天,明天,是胜利的明天。我们要救亡,我们要抗战……”。1938年夏天,福州的青年学生张徽、阮秀雅两人闻讯前来参加。接着,江介士、宋文以及平津流亡的大学生姚长庚、叶乃娜等也先后到长乐参加活动。此外,还有长乐县的刘辉、林蔼文、黄哲民等团员共30人,声势逐渐大起来。明天剧咏团成立后,项德崇积极筹措活动经费,先拿出自己积攒的薪水,并取得当时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长乐县县长王伯秋的支持,还设法领到长乐县党部与抗敌后援会的经济补助,同时带领大家紧张地排练话剧,唱抗日救亡歌曲,开展读书学习,讨论时事等活动。团员们抗日救亡的热情高涨,团结一致,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排练后,经常在县城、泮野、长限、金峰、梅花、江田以及各学校巡回演出,演唱《枪口对外》、《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等抗日歌曲,演出《扬子江暴风雪》、《金门除夕》、《喷火口》等歌剧话剧。项德崇多利用演出之前时间,进行抗日救亡演说,介绍抗战形势,呼吁同胞们团结起来,实行全民族抗战,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
  为了使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能深入地开展,项德崇又组织妇女宣传工作队,动员女职工、女学生、青年家庭妇女参加,队员共30余人,由张徽任队长。经过两个星期的战地、救护常识的培训后,深入乡村挨家挨户地串门访问谈心,耐心细致地讲述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道理,提高广大群众抗战到底的信心。宣传队还慰问梅花驻军,并与班、排长座谈。
  由于明天剧咏团到处公演,妇女宣传队深入宣传并慰问驻军,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既受到各界人士的赞扬与支持,也使国民党当局惶惶不安。国民党省党部派林葆忠率省战地宣传服务团来长乐坐镇,他们认为剧咏团这批青年人“成员复杂”、“有背景”、“不可靠”,但又没抓到把柄,遂无中生有捏造:“明天剧咏团团员有乱画乱涂、侮辱美国国旅、破坏盟邦关系,有在教堂墙外辱骂传教士、反对宗教信仰”等等罪名。于1938年秋,勒令解散剧咏团,并免除项德崇苗圃主任的职务。于是,项德崇、张徽、阮秀雅等先后被迫离开长乐,项德崇离开时还写了《别了长乐》一文。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