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雄(1917—1948年)
2015-01-0703-09-00来源:福州党史网

  张树雄(1917—1948年),化名张宗显,化名顾敏、老顾、张旺、欧阳。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县吉阳乡曹墩村,兄弟姐妹5人,张树雄最幼,3岁父亲去世,母子随祖父居住城关。7岁入该乡梨山小学读书。

  1933年秋,张树雄考入南平公立闽北高级中学师范科。1936年秋,从闽北高级中学师范科毕业后,即到建瓯县城区后街小学任教,该校有不少进步书刊,如《大众生活》、《新知识》、《生活知识》、《世界知识》等。这些书籍将他带进一个新天地。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由于中共地下党员占楚材的策动,张树雄积极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同年11月,经占楚材、张沐介绍,张树雄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2月,中共建瓯县委在吉阳建立党支部,张树雄任支部书记。吉阳成立抗敌后援会,他被选为该会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利用合法地位,组织“七七”剧团,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长辛店》等抗日剧目。还利用墟集机会,在街头演讲全国抗战形势。鼓动民众投入救亡洪流。

  1939年夏,张树雄与建松政特委组织部长庄征接上关系。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游击区大举围攻,建松政特委机关受到严重破坏,庄征与张树雄来到建瓯县南雅口保育院,找到地下党员陈维华,利用陈维华母亲担任该院院长及南雅口交通方便的有利条件,在保育院建立地下交通站。张树雄根据庄征指示,化名张旺,由陈维华介绍,在保育院当教员,负责交通站工作。同年2、3月间,又奉命离开保育院与中共党员杨锋、陈永珊一起去水吉开辟工作,不久,杨锋被捕,张树雄转移浦城,在某乡村小学当教员,接着又赴邵武,与中共地下党员,担任邵武公沽局局长的林立取得联系,以一家粮食购销店职员的身份,从事党的地下交通工作。9月,省委派庄征为赣东北特派员,张树雄为副特派员,到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建立秘密机关。张树雄在河口镇摆起小百货摊,以做生意为掩护,经常往返上饶、金华、邵武及闽赣各地,向省委汇报工作,或传达上级指示,是庄征的得力助手。

  1943年3月,参加中共福建省委举办的武夷干校第五期城市干部学习班,在山上停留两天,向省委书记曾镜冰汇报工作后,返回河口镇。同年9月,由于叛徒出卖,庄征、张树雄、杨瑞玉、刘静贞4人同时被捕,几经波折直至抗战胜利后才获释,恢复自由。

  张树雄获释后,立即返闽寻找党组织,但一时未与党取得联系,便回建瓯老家探望,后来又去建瓯县玉山找占楚材,岂知占亦已失踪,张树雄仍矢志不渝,跋山涉水到福州一带,终于找到了庄征,直至1945年底,才在福州找到庄征,尔后由庄征指派,奔赴闽侯县螺洲、城门一带开展农民运动。

  1946年春,他到螺洲,化名顾敏、老顾。由中共南门区委安排,住在地下党员陈屏繁家中,他冒着风险从福州市区运来铅字、油墨、纸张等印刷工具,编写通俗易懂的宣传品,翻印党内文件,与陈屏繁一起,昼夜赶印宣传品及小册子,印制之后,在当地秘密散发,部分供市区其它党组织使用。

  螺洲党支部在他指导下,吸收一批农民积极分子入党。他奔波于三角埕、城门等乡村,在三角埕发展了农运骨干林知仁等人入党,指导其建立村党支部,发动向大地主敖里金的斗争。由于张树雄及其他南门区委领导的努力,螺洲、店前、吴厝、洲尾、三角埕、敖峰、乾元、城门等诸村均先后建立党组织,促进农民运动的发展。为了将螺洲附近的乡村建成巩固的革命据点,便利开展游击武装斗争,支援党的城市工作,张树雄十分注重控制当地的伪政权。曾经派出陈屏繁打进螺洲乡公所当干事,派林志忠打进三角埕村公所当白皮红心的伪保长。这些同志,对教育感化伪政权头目,便利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很大方便。此间,张树雄常常为他们出谋献策。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福州当局在乡村普遍设立“保农会”,佯作减租宣传,张树雄将这一组织为我所用,策划农民党员带动螺洲一带90%的农民加入“保农会”,邻近的城门、三角埕、敖峰、乾元、高湖、江边、首山20余乡村受其影响,亦效仿,使国民党的基层政权成为共产党领导贫雇农进行对敌斗争的组织,为日后开展减租反霸斗争打下良好基础。

  1946年7月24日,中共闽江工委任命张树雄为中共闽侯县委副书记。1947年夏收前夕,张树雄又回螺洲。这一时期,螺洲一带“二五减租”活动蓬勃发展,然而有的地主豪绅顽抗阻挠,以出卖田地易佃威胁农民,妄图迫使农民失去田地,涣散农民队伍。张树雄组织群众与地主豪绅开展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同时采纳农民群众提出的“农民有三七五佃权,地主如果出卖田地,应付三七五佃权代价给佃农,否则,无权易佃”的建议,运用这一计策与地主展开说理斗争,最终迫使地主不敢卖田,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1947年10月,他与县委几位领导商定在乾元村的灵山寺举行有近千农民参加的群众大会,会上以民间传统的迷信方式,饮酒摔碗,挥拳宣誓,群众要求减租减息的口号此起彼伏,到会农民深受鼓舞,此后,高湖、城门、敖峰、三角埕、浚边一带抗捐、抗税、抗订斗争蓬勃发展,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福州当局。

  由于福建党内发生了“城工部事件”,1948年初,张树雄接到上级通知,赴闽浙赣区党委机关受审查,遭错杀,时年31岁。

  1956年,党和政府为“城工部事件”平反,迫认张树雄为革命烈士,并镌刻英名于福州文林山革命公墓。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