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2月,正是春暖花开、万木争荣的季节。活跃在连罗地区的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经受了敌人发动的多次残酷的冬季“大围剿”的严峻考验,在战斗中成长起来。
十三独立团的前身是工农红军闽中第十三支队。支队政委杨而菖在解放马鼻镇的战斗中不幸牺牲。连罗县委为了更好领导革命斗争,在连江透堡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将闽中第十三支队扩编为连罗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魏耿(后叛变)为独立团团长、陈祥容为政委、杨采衡为参谋长。扩编后,部队随即由魏耿、陈祥容、杨采衡等领导同志带往罗(罗源)古(古田)交界的丰余、小善、罗厝前一带活动,开辟新区,发展武装。
罗源伪县长兼剿共总指挥徐振芳会同海军陆战队驻马尾港二旅三团团长伊家勳率领驻罗陆战队和县保安队数百人,在各地反动地主武装配合下,采取“篦梳”战术,对我游击区进行疯狂“围剿”、清乡,妄图一举扑灭我武装斗争的烈火。为打垮反动派的疯狂扫荡,十三独立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避实就虚,避强击弱,紧密配合各地贫农团、赤卫队,发扬勇敢战斗的精神,与敌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给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先后打垮了凤坂、上地、深坑、洋头、洋柄、瓦窑坂等反动民团,缴获步枪一百多支,子弹几千发,收编了部分团兵。与此同时,独立团把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把游击队变成工作队,协助基层党组织建立了丰余、大善、小善、岭头、甘厝、破石、西兰(七景堂)等数十个乡村苏维埃政府,广泛发动青年参军参战。部队迅速发展壮大,组成七个连,计八百多人枪。通过反围剿斗争的考验与锻练,部队军事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战士们战斗热情空前高涨。
1934年2月底,独立团的领导同志经过研究,决定乘胜攻打丹阳。丹阳是连罗交界的一个重镇,是闽东通往省城福州的交通要道,也是敌人安在我根据地边缘的重要据点。这里驻有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约一百来人,武器装备精良。敌在驻地朱子祠的后山岗挖有战壕,筑有炮台等工事,防守严密。同时勾结松岭反动民团,互为犄角,互相支援,战斗力较强。敌人正是依仗其坚固的工事和精良装备,把丹阳作为进攻我根据地的桥头堡,反动气焰异常嚣张。为了打好这—仗,部队在事前做了周密的侦察和部署,制定了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全歼守敌的作战方案。在攻打丹阳的前几天,我们曾派出小股兵力深入丹阳,采取“麻雀战术”,不分昼夜,骚扰敌人,使敌人一夜数惊,终宵不安。
攻打丹阳全歼守敌的时机成熟了,十三独立团决定集中七个连队的兵力,由魏耿、杨采衡、陈祥容、杨挺英等领导同志亲自带领,直捣丹阳。部队从大湖出发,在凤坂过夜。第二天兵分三路,一路从山头面下来,经虎山从丹阳街尾打进去;一路经凤凰岭从朱子岗进攻;
另一路经凤凰岭绕山兜、上下洲从虎山对面厝进袭,形成三面包围。
战士们知道这次打的是敌人的正规部队,又是一条大鱼,既紧张又高兴,磨刀擦枪,激动得一夜没有睡好。
翌晨,鸡才叫头遍,部队就出发了,天朦朦胧胧的,路也看不清。战士们深—脚,浅一脚,摸索前进。黎明时分,天气还很冷,晨风吹来,寒气袭人,但赶到丹阳外围时,身上就感到暖烘烘的了。
大约五时半,晨雾尚未消散,各路队伍都汇齐了,把丹阳团团包围起来。独立团驳克队陈炎炎、林忠忠等几个战士先摸进村去,被敌人的哨兵发觉了。敌哨兵刚要喊口令,就被我驳克队战士一枪撂倒,作为进攻信号的火把点燃起来了。顿时枪声大作,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士们象猛虎下山一样勇猛地向敌人阵地冲去。敌人从睡梦中惊醒,有几个跑得慢的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乖乖地作了俘虏。其余的敌人慌忙撤到后山,依仗工事,居高临下,组织火力顽抗,进行垂死挣扎。队伍一时被敌人的火力阻住了,双方相持了约半个小时。这时,天渐渐地亮了,我们占领了敌阵后的几个有利地形,一面组织各路队伍把包围圈缩小;一面对担任正面进攻的部队迅速重新配备了火力,发起了总攻。这时,独立团一个排长陈玉云同志冲上去,抓过一杆插在阵地上的红旗,大喊一声:“同志们!冲啊!”跃身向敌人冲去。其余战士“轰”的一声紧随而上,四面八方向敌人扑去。敌人一下子被冲散打垮了。有几个敌人躲在一棵大树后顽抗,投来一颗手榴弹,杨挺英同志的肩膀被弹片击伤了,六连的一个战士眼明手快,一梭子弹扫过去,打死了两个敌人,其余的吓得慌忙跪地求饶。
枪声渐渐地停息下来,天也大亮了。丹阳附近的群众挟老携劫,提水送食来慰劳部队。正在这时,有人跑来报告说,有一部分敌人藏在村里,大家顾不得吃饭,放下饭碗就进村去搜索。驳克队战士谢文钦在朱子祠边抓到一个敌伪司务长,缴了一支驳克枪。接着,在群众的检举、配合下,我们把躲藏在厕所里、群众家里的伪兵—个—个都搜了出来,这些人有的没有穿外衣,有的没有戴帽子,都是在战斗刚打响时,慌里慌张溜出来的逃兵,个个狼狈不堪。
战斗不到二个小时就胜利结束了。除了一小部份敌人在战斗刚刚打响时溜走外,我们共打死、打伤敌人几十人(其中敌排长一人被打死),俘敌三十多人,缴获了几十支三八大盖好枪和无数弹药。驻扎在松岭的民团闻讯后,动也不敢动,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同伙被歼灭。
早饭后,我们把俘虏集中起来。他们个个垂头丧气,战战兢兢,往日耀武扬威的神气一扫而光。叶如针、陈祥容等同志分别给他们训话,宣传红军的性质、共产党的主张和对待俘虏的政策。对他们愿意留下来当红军的表示欢迎;不愿意留下来的就发给每人二块银元遣送回家。这些俘虏对我军宽大政策非常感激,领了钱千恩万谢地走了。
太阳冉冉地从东方升起,战士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背着战利品,高唱凯歌,撤回苏区根据地,迎接新的战斗。
(本文系根据当年参加过丹阳战斗的几位老同志回忆整理,经杨采衡同志阅改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