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在永,1898年出生于福建省罗源县飞竹乡小善村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先后任中共小善乡支部书记、小善区委书记、小善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秋,在应德召开的罗源县第一次贫雇农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源第一届农会负责人。1934年历任罗源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连罗县委、罗源县委委员,是罗源县早期农运领导人之一。
阮在永,幼年丧母,父子相依为命。曲于其父体弱多病,他很早就挑起家中生活重担,自幼参加劳动,替人放牛、打短工。艰苦生活的磨练,铸就他自强奋斗、顽强刚毅、见义勇为的性格。为了养家糊口,他常利用农闲时间搞一些鸡鸭买卖,往返于罗源与福州之间。他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在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的敲诈和兵灾匪祸的侵扰下,他虽然顶着星星,起早摸黑地辛勤苦干,但全家人依然得不到温饱,照样是生活无着,饱尝了饥饿和受剥削压迫之苦,在他的心中深深烙上对旧社会黑暗制度的仇恨。
1931年,阮在永在福州车馆由地下党员叶红妹介绍认识了连罗革命领导人杨而菖。在杨而菖的引导和启发下,他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教育,逐渐地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本质,懂得穷人为什么受苦受穷、受人压迫的根本原因。从此,他立志参加革命,毅然投身到拯救苦难的中华民众的火热斗争洪流中去。同年,曲杨而菖、张瑞财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自觉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党的主张,努力发展革命组织,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引导贫苦农民参加革命,着手积蓄武装力量。
同年冬,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宣传部部长黄孝敏带着连江透堡减租胜利的喜讯来到罗源飞竹,向阮在永等农运骨干传达了邓子恢关于开展武装暴动、成立农会的一系列指示,介绍了连江透堡农民暴动、开展抗租“平粜”的做法。阮在永等听后得到启发,即与黄孝敏等人走乡串户,深入宣传、发动群众,使贫苦农民真正认识到:要翻身,要自立,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许多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摩拳擦掌纷纷表示,人家能干起来,我们也一定能干起来,干!轰轰烈烈地干它一场。大家汇集一起,群情激昂地议论着如何行动,阮在永与黄孝敏根据群众提议,分析了当地具体情况,决定举行暴动――向飞竹民团夺枪。
按照计划,经过周密的部署,11月25日晚,参加暴动的甘厝、飞竹等10多个村数百名群众在阮在永和黄孝敏的带领下,手执长茅、钩镰,悄悄地埋伏四周,包围了民团团部和区公所,等待着攻击信号。
二更时分,以点燃土炮为号,霎时山头火把齐燃,鞭炮在煤油箱里燃放发出的劈拍劈拍的响声,犹如机枪、步枪的扫射,加上哨声、呐喊声连成一片,使民团团丁摸不清底细,惊慌失措。先锋队队员乘敌人混乱中迅速冲到民团团部后门,与内应的团丁黄鼎盛接上关系打开后门,暴动队伍迅速一拥而入,团丁们一看大势不好,纷纷夺路逃跑。暴动队伍占领了民团团部和区公所。在内应黄鼎盛指点下,阮在永与群众一起从谷堆中挖出埋藏的步枪12支,子弹数百发,还有服装等其他物资,取得了这次缴枪暴动的胜利,为组建工农游击武装打下了基础。
1932年冬,阮在永根据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有关把革命根据地从连江高原向罗源山区一带发展,同时秘密进行建立党团组织工作的指示,秘密地与谢国法、叶灿祥、叶红妹、叶德乐、黄久培、黄维尼、郭学炳等革命骨干相聚,在小善与大善交界的新郎坪(又称赤岭坪、瓦窑坪)举行会议,一起讨论开辟苏区、组建红军游击队等问题。他在会上先传达了中心市委领导的有关指示,并讲了为穷苦工农大众打天下的中央红军在闽西等地取得胜利的喜讯,及打土豪、分田地、闹翻身、求解放的道理,要求大家发动农友,组织起来干革命。然后就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作了细致分析,告诫同志们,苏维埃政权建设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要有不怕杀头、不怕抄族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要经得起各种斗争的考验;若有同志不幸被捕,不管敌人施何毒刑都不准泄露党的秘密,不准投降叛变,只许个人牺牲,不准连累别人。最后大家以古老的饮鸡血酒的形式,对天宣誓: “为革命同生死,谁叛变,谁不得好死”,以坚定大家参加革命的信念。会上提出了组织起来,积蓄革命力量,发展革命组织,为自由、政权而战斗的口号。会后,他与同志们一起组建了小善区游击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打击民团和反动刀会的力量,发动群众起来开展“五抗”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了小善、飞竹、洋头、马洋等二十多个乡村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一块红色根据地。随着根据地减租反霸、武装斗争的蓬勃发展,引起敌人的极大恐慌和注意。敌人千方百计派遣暗探,收买、扶植民团,搜捕革命同志,出动反动武装“围剿”苏区,妄图扑灭人民的革命烈火。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与斗争需要,阮在永与陈麻五等同志,分析研究了对敌斗争情况和利用妇女行动不易引起人们注意的特点,建议成立一支妇女驳克队,以配合武装斗争。他们的建议得到罗源特支书记张瑞财的支持,并决定以石别区苏政府妇女会成员为骨干,吸收了小善区妇女积极分子,组建了一支10多人的精干妇女驳克队,由区妇女会主席潘美容为队长。这支队伍一建立起来,就神出鬼没地活跃在连罗边区,为红军游击队当向导、送情报、探敌情,同时打土豪、筹粮饷、购用品、当后勤,起到一般游击队起不到的作用,有力地配合游击队打击敌人。她们以走亲串戚的名义往返于敌人驻地,与内线的同志接头联系,探听敌情,敌人一有活动,她们便及时通知苏区干部和游击队防范与转移,使敌人在“围剿”中处处扑空。她们的活动,为武装斗争开创了新的途径和经验,促进连罗工农武装的壮大发展。
1933年3月,罗源党组织的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分别建立了中共罗源特支及小善、北山、巽屿、飞竹、中房等数个党支部,阮在永任罗源特支委员和小善党支部书记。为了开辟罗源山区工作,他带领游击队,配合杨而菖、任铁锋、郑厚清等同志带领的连罗第十三支队,在飞竹一带开展武装斗争,袭击了飞竹、洋柄民团,击毙了飞竹民团团长林金位,缴枪10余枝、子弹几百发,狠刹反动地主武装的嚣张气焰。同时,阮在永与连江县委领导一起,采取化敌为我,各个击破的策略,乘势劝告、瓦解附近各村民团拖枪投奔红军游击队。先后招编了洋头、大善、仓前、田地等4个民团,解放了罗源山区20多个乡村。阮在永便在这些新解放乡村中筹建了苏维埃政权,扩大红色区域。同年8月,阮在永作为区苏维埃政府代表,出席了在应德召开的罗源县第一次贫雇农代表大会,被选为县首届农会负责人。会后,他带领区苏游击队,深入乡村,发动贫雇农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扩大革命武装与苏区政权建设,先后又组建了钟下、长基、中房、沙坂、石覃石、破石、下际等3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并亲自到小善等乡苏抓分田、减租的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1934年初,全县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形势非常喜人。根据连罗县委透堡会议作出“连罗革命向敌人军事力量薄弱的罗源山区进攻”的决定,魏耿、杨采衡、杨挺英等率领的第十三独立团挺进罗源山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新的根据地。阮在永带领的区苏游击队积极配合第十三独立团的斗争,组织群众为红军带路,传递情报,筹集给养、使武装行动与政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其间,先后又消灭了凤坂、百丈、深坑等地反动民团,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解放了凤坂、百丈等乡村,开辟了新的苏区。阮在永为了帮助解决扩大红军游击队所需的生活给养和武器装备等问题,带领全体区苏干部深入乡村积极筹集粮饷,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武装斗争的需要。他亲自前往福州利用关系买通日本人,用筹集的大洋,购买枪支弹药,以殡葬方式作掩护将枪枝藏在棺材里秘密地运回飞竹。同时还收编了丰余兵工厂,自己生产土制的手枪、步枪、地雷,装备游击队,支援群众开展“抗租、抗税、抗丁、抗捐、抗债”的斗争。随着革命斗争形势发展,他与连罗县委和独立团商量,决定将罗源4支游击队扩编为第十三独立团的第四、五、六、七连,并组建了30多个村苏赤卫队,扩大了红军队伍,使连罗第十三独立团从300多人发展到700多人,有力地打击了地方民团反革命势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保卫了苏区。
敌人的几次“围剿”虽被挫败,但敌人在“围剿”中施行的惨无人道的烧、杀、抢“三光”政策,给苏区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失。革命基点村小善在“围剿”中一次就被敌人烧毁民房40多座,全村只剩一座庙和三座民房,群众的财物也被抢光。丧心病狂的敌人连群众的锅灶也不放过,每个锅灶都用一节竹筒捅破锅底插入灶中,说是“种竹到家”。阮在永面对敌人的暴行无比愤怒,他顾不上自已房子被烧,亲人被杀,带领区苏干部深入到村慰问被害群众,千方百计地安置受害户,帮助解决衣、拿、住等具体问题,并安慰群众说:只要共产党在,我们一定要为乡亲重建家园,讨还血债。事实教育了苏区人民,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他们的救星和靠山。对区苏领导人亲临现场慰问,关心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群众深受感动,体现了苏区干群的血肉关系,鱼水之情,使苏区群众更加痛恨国民党反动派犯下的罪行,更加团结地同反动派进行军事、政治、经济的斗争,决心与苏区共存亡。
阮在永在组织军民对付敌人“围剿”的同时,为了制服山区土匪的武装骚扰,通过内线,把作恶多端的古田匪首黄六猴部引到罗源来,解除了这个凶残恶极的土匪武装,镇压了顽固分子,解放了斌溪、大湖等村庄,使苏区日益巩固壮大,充满生机。
3月,在福州中心市委巡视员苏达与连罗县委领导人魏耿、杨挺英等主持下,在飞竹乡仓前村召开大会,正式成立罗源县苏维埃政府,阮在永被广大群众拥戴为县苏政府主席。县苏下设土地、财政、粮食、组织、宣传、武装等6个部及秘书等办事机构,他分别任命了叶增仁、张德德、阮新旺、苏国民、谢信周、陈二妹、叶锡松等为各部部长及秘书等职务,健全了县苏维埃政权。在阮在永等同志的组织领导下,罗源县苏维埃政权迅速发展,先后建立了石别、小善、岭头、河阳等4个区苏维埃政府及7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使连罗苏维埃区域连成一片,革命烈火愈烧愈旺。苏区人民广泛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抗粮、抗租的群众运动,并组织发展生产,积极支前,开办学校,宣传婚姻法,组建贫农团、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进一步健全了各级政权和群众组织,有力配合县苏开展对敌斗争,使红色区域不断得到扩大与发展。
由于阮在永等县委、县苏的主要领导,紧紧依靠群众开展了各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斗争,使当时国民党县府无法维持其统治,频频向省府告急。县长陈世彬电告省府要求辞职。国民党的《福建民报》也连篇累牍地报导了“罗源匪祸滋炽,各界电省派队防剿”, “罗源一邑,四郊俱匪”的消息。而苏区人民则扬眉吐气,过着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自由生活,人们经常听到歌唱苏维埃:“苏维埃,干革命,救国救民……”,歌唱红军:“红军实在好,打倒大土豪,人人有田种,衣食住行好……”的歌曲。在这期间,阮在永主动配合县委领导又组建了一支驳克队(特务队),队员精干,装备精良,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开展斗争。驳克队主动出击,先后抓捕了深坑民团团长魏铁寿,击毙了上地民团团长邓木春等6人,缴枪90多枝,使区苏游击队在战斗中不断锻炼成长,作战经验不断丰富,成为连罗苏区重要的武装力量。1934年春,阮在永和杨挺英等同志为了拔除敌人的重要据点,率领连罗第十三独立团和区苏游击队,奔袭连江丹阳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全歼丹阳守敌一个加强连,缴获40多枝日本造的三八大盖枪和一大批子弹,顺利地拔除了敌人安在连罗边区重要据点,打通了连罗交通线,使红军游击队军威大振。4月,在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受敌人破坏,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连罗县委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斗争,并提议成立闽东特委,继续斗争。6月,闽东特委成立,下辖中共连罗县委,阮在永为连罗县委委员、连罗县苏指挥部总指挥。他虽然是县党政领导人,但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斗争中,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平易近人。他经常对干部战士说:红军的纪律是铁的纪律,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们要当守纪律的模范,不管谁违反,即严惩不怠。他说到做到,一位游击队排长是他的亲戚,在一次行动中违犯了群众纪律,他知道后即召集全体游击队员大会,当众处理了这位排长,从中教育了大家,提高了全体队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使游击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得群众拥护。在对敌斗争中,他立场坚定,做到大义灭亲。小善村土豪阮齐齐是他的族亲,打土豪中,他首先向族亲筹粮,开仓分谷300多担,赈济给附近村庄贫苦农民渡荒。随后又将他族亲掌握的民团,动员瓦解过来。他大义灭亲的行动,深受群众赞扬、拥护。他在生活上更是清正廉洁,在打土豪筹粮款中有成千上万的钱物经过他的手中,可他宁愿自己过着清苦生活,从不花占公家一分钱,并且把筹来的钱款精打细算,把有限的钱用在武装游击队的刀刃上,大大加强了游击队的实力,促进了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
1934年8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赣入闽,沿闽江直下,奔袭福州后,便转战闽东。途经罗源时,红军先遣队领导人寻淮州、乐少华、粟裕、刘英等同志,在白塔乡百丈村先遣队指挥部会见了连罗党政军领导人― 魏耿、叶如针、杨采衡、张瑞财、阮在永和闽东独立团团长任铁锋等人,传达了中央重要指示,介绍了中央苏区的斗争经验。这次会见极大地鼓舞了地方党政军民的斗志。阮在永等同志接受任务后,即亲赴区、乡苏维埃政府,动员、组织全体军民全力以赴,做好拥军、支前备战工作。他一面组织全体县苏政府干部,做好红军先遣队的食宿安排和后勤供应,一面发动群众赶制攻城战斗用的大竹梯、火把等工具。整个苏区掀起支前备战热潮,全县军民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组织欢迎会、联欢会,欢迎红军指战员。苏区人民主动开展献粮、献物、献家禽等慰劳红军指战员的活动,便红军指战员得到休整,消除了连日作战的疲劳,士气倍增,为红军攻克罗源县创造了良好条件。14日,叶如针、杨采衡、阮在永等同志,带领连罗第十三独立团两个连和区苏游击队、赤卫队,配合红军先遣队,在粟裕的指挥下,一举攻克罗源县城,歼敌千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并镇压了罪大恶极的国民党罗源县长兼罗源“剿共”总指挥徐振芳等8名反革命分子,大灭了敌人的威风,人心大快。红军攻克罗源城威振闽东,有力地推动罗源和整个闽东苏维埃运动的发展。罗源城解放后,为了使红军先遣队能轻装上阵,继续北上抗日,阮在永等又着手布置筹建红军医院,安置红军留下的伤病员。经选择在沿海的北山、外洋、巽屿和山区厚富办起了4所红军医院,妥善地安置了280多名红军伤病员,具体帮助解决了医护人员和药品给养等问题。并且,阮在永又带领县苏干部积极动员商贾和苏区人民大力支援红军,筹集了巨额款项和一大批药品、布匹及日常用品支援红军,使红军先遣队补充了给养,顺利转战闽东,继续挥师北上抗日。
8月下旬,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城的胜利鼓舞下,罗源革命进入鼎盛时期。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的需要,连罗县委在叶如针主持下,召开县委会议,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阮在永首先在小善等村进行了土改试点工作,并在试点中总结了四条经验,由点到面进行推广,指导全县土改工作。在他的领导推动下,全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租废债和土改分田运动的高潮。在试点工作中总结的四条土改经验是:1、以乡(村)为单位,分配没收的土地。2、分配方法:以全乡土地,除留部分公田外,按人口分生产者和消费者(即16岁以上到50岁以下为生产者分全份,15岁以下和50岁以上为消费者分半份)计算出应分面积,抽多补缺进行分配。3、分田原则:贫雇农分好田,在家地主分坏田,外逃地主不分田。道士、算命等自由职业者,本人不分田。4、苏区分田以后,不能打土豪,废债只废地主、土豪的债,对欠工商业者债仍应归还,以利搞好统战工作。由于阮在永善于把党的政策与群众运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总结出简单易行、群众拥护的一套分田政策和方法,得到县委的肯定,使土改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全县当时就有60多个乡村进行抗租废债斗争,110多个乡村实行了土改分田,农民第一次得到了土地革命的果实,革命热情空前高涨,苏区革命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9月底,闽东特委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和成立闽东红军独立师,派叶飞同志在连罗交界的山面区庄里村,主持召开了连罗县委扩大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中共罗源县委,叶如针为县委书记,阮在永等为县委委员。并决定将红十三独立团扩编为闽东独立师第三团,把连罗地方游击队、赤卫队等地方武装扩编为罗源、连江独立营,以加强红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力量。阮在永的老战友叶德乐被选为罗源独立营营长,并将3支区苏游击队编入独立营,壮大了地方武装力量。
是年秋,连罗苏区人民迎来土地革命后第一个秋收季节,为了保卫土地革命果实,保卫秋收,阮在永带领独立营配合闽东独立师三团,主动向地主武装、反动刀会出击,镇压了为虎作伥的地主恶霸、刀会头子,建立新的苏维埃区域。土地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罗源县的乡苏维埃政府由70多个迅速发展170多个,土地革命出现了崭新喜人的局面,连罗苏区连成一片,建立了方圆500里、拥有20多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连罗革命达到高潮。当时的《福建民报》、《江声报》连篇累牍载文报道: “敌我战事重心在连罗间……”
10月后,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国民党反动派先后纠集了中央军3个团及省保安第十一团、驻马尾港海军陆战队的1个团等数千兵力与各地民团相配合对连罗苏区发动大规模反革命军事“围剿”。敌人采取所谓的“军事进攻,政治瓦解,分进合围,穿心斩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战术,大肆屠杀苏区人民,施行“联保连坐”,苏区一片白色恐怖。在敌人疯狂屠杀下,许多苏区和革命基点村遭到抢、掠、烧、杀,500多名革命者被杀害,无数群众无辜蒙难。阮在永的亲密战友杨挺英、黄金龙、叶德乐、谢信周、黄久培等革命骨干相继殉难,部分队伍被打散。面对这残酷的斗争现实,经不起考验的人向敌人投降,出卖革命,给革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阮在永虽身处逆境,但对革命依然充满信心。他带领苏区党政军民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一面组织地方武装力量与罗源独立营相配合,主动出击,与敌周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对付敌人,变苏区为游击区,避敌之强,击敌之弱,先后拔除飞竹一带人民恨之入骨的两个民团以及大获、深坑、霍口、外坂、古田的毗源等10多个反动民团、刀会,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弹药,有力地打击了地主武装配合国民党军队的反扑;一面与县委领导一起在反“围剿”斗争中继续组建武装力量,开辟新的苏维埃区域,派出林玉兴等人到敌人力量薄弱的罗古、罗宁边界和古田境内发展革命力量,先后在罗古、罗宁交界的际上、黄鹤、香岭、东宅、松洋、柏山、林家等10多个新区组建了苏维埃政府,并深入到古田的大甲、泥洋等地组建游击队。阮在永等人领导的秋收斗争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保卫了苏区,保卫了秋收,得到闽东特委的表扬。《闽东红旗》第十期以《独立师献给十月革命的礼物》为题,报道了罗源等地在秋收斗争中创造新的苏区,扩大了数倍的铁红军……
当年12月,在敌人的全面“清剿”、严密封锁下,形势越来越严峻,斗争愈来愈残酷。阮在永同志带领罗源独立营余部同十几倍于己的敌人进行周旋,以苏区为依托,转入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一天,他在西兰甘厝开完县委布置的反“围剿”新策略会议,当他赶回破石黄坑村驻地时被叛徒告密,在途中被上洋民团杀害,时年36岁。阮在永同志创建连罗苏区所建立的不朽功绩,永远载入连罗革命的史册。
(作者:陈智源 黄 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