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七境绿茶
2015-05-0504-42-37来源:
七境绿茶又名罗源绿、罗源尖,因产于七境堂而得名。七境堂指环绕西兰太尉宫的7个境,即程洋境(程洋、刘坑村)、张弯境(郑厝坪、郑墩里、后弯里3村)、施浿境(石牌头、西浿村)、西竹境(塘下村)、廷洋境(廷洋、许洋、塔后垅、杞下等村)、寿桥境(洋头厝、何坑、刘下厝、后洋、炉坪等村)和显洋境。该地处半山区,山势低缓,受海风影响春夏多晓雾,早晚凉爽,雨量充沛,土壤湿润,极宜茶树生长,所产茶叶品质特别优良。
七境茶属炒青绿茶,系用当地良种茶鲜叶为原料,经过凉青、杀青、手揉、明火初焙、毛炒、筛簸、定炒等道工序(传统为手工制作,1981年改由机械加工)制成条索紧结、细短、稍弯曲的毛茶,形如鞭炮引心;色绿中透黄、微带灰色、有光泽和明显爆点。七境茶具有香高、味爽、色翠、耐泡4大特点。明代即享有盛名,远销京津。清光绪年间,年产1万公斤,每50公斤值白银70两,比其他绿茶价高15%。民国时期茶业中落,七境茶也失去国内许多重要市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茶叶生产,七境茶种植得到恢复。1976年,重新进入北京、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市场,部分运销国外。1979年种植981亩,产量9150公斤。1981年获福建省名茶优质奖,1982年又获省一类名茶优质奖,1983年被选送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十大名茶评比。1990年种植面积增至2118亩,产量7.29万公斤,占全县茶叶总产9.78%。现有茶园2万余亩,年总产量70多吨,产品除部分内销外,主要由外贸出口,饮誉非洲。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