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仍是拖油瓶
2015-06-2505-36-41来源:
移动客户端的快速发展让数字阅读成为很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但实际情况是,重金投入、高调布局却并没让电商平台赚得盆满钵满。在业内人士看来,电商平台一方面在数字阅读和移动端方面持续投入,另一方面却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从而使得实际销售并未跟上投入的脚步。由此看来,数字阅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玩,想将数字阅读做得风生水起并非易事。
千万亏损剑指数字阅读
尽管各大电商平台近两年决战数字阅读市场的决心坚定,但是高投入真的给他们带来了高回报吗?以当当为例,本已在去年成功实现扭亏,今年一季度却又陷入亏损的境地。据当当近日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当当实现总交易额39亿元,同比增长37%,净亏损6020万元,而2014年同期净利润则为200万元。对于此次亏损的原因,当当表示是因为在报告期内大幅增加投入,激进拓展移动购物和数字阅读新业务而导致的。
据悉,当当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增加了无线端、数字阅读和原创内容等新业务的投入,加快产品创新速度和版权内容引入,相应市场费用、技术费用同比增长42.6%、41.2%,超过了销售增速。值得注意的是,当当在今年初成立了新业务事业群,而数字阅读事业部就在新事业群之下,并且是这个事业群里最主要的事业部,由当当CEO李国庆直管,现在是整个当当的一级部门。
“虽然今年一季度出现了亏损,但在公司看来这属于战略性亏损,且当当电子书一季度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同比增长700%,书籍下载册数增加20倍(含免费),当当未来还会加大数字阅读市场的投入。”当当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字阅读业务盈利能力不佳现象并非个例。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阅读尽管营业收入约为1.8亿元,但2013年净利润亏损达到4301万元。
多方因素致电子书盈利难
“目前电子书等业务还处于付费阅读习惯培养期,大多消费者依旧持有互联网内容免费的思维,不愿意付费购买,使得当当这类图书电商平台投入多但市场回报较慢。”资深出版人张金表示。
通过查询当当电子书的销售价格可以发现,5元、2元、1元甚至免费的电子书不在少数,但实际上这一售价水平与电子书的实际制作成本相差甚远。据公开资料显示,电子书的制作周期最短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但也有部分电子书需要用十几天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且加工流程复杂,所需的成本大多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这样的差距则进一步加大了电子书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距。
有从业者表示,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电子书与该书的质量有密切关系,但目前大量的优质资源掌握在出版社手中,且出版社因为无法以分成制通过电子书获得足够的利润,而不愿意将优质内容的电子版权交给图书电商。
大规模投入不能解决问题
根据当当的规划,未来将会不断投入更多的资本在数字阅读领域,且当当已经为此做好了3年亏钱的准备。当当网执行董事俞渝表示,电子书业务短期内不会给当当带来利润,目前还处在对电子书的投资阶段,开发不同的产品和功能、招聘工程师、获取更多用户等方面都需要投资。
但张金表示,对数字阅读进行持续投入,用电商平台其他业务的销售收入补贴阅读、引导阅读消费是没有问题的,但要适度,不能一味地投入,影响到其他业务的开展。目前很多电商的电子书业务仍较多停留在依靠销售内容这一层面上,并未将内容的潜在价值完全开发出来,未来可以将现有的内容附加于更多形态的文化产品之上,从而提升内容的变现力。
(作者:卢扬 郑蕊)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