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全海军都在拼命”。以闽人为主体的海军牺牲重大,其中,在与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的两位舰艇长均为福州籍,第一位是“义宁”炮艇艇长严传经,第二位是为人所熟知的“中山”舰舰长萨师俊。他们和千百位献身长江保卫战的海军将士一样,被誉为“以灵魂护祖国,用肉体锁长江”的楷模。
■读者 刘毅烟台海校生 同窗齐抗日
严传经(1895—1938),福州闽侯人,1920年9月毕业于吴淞海军学校(系烟台海校驾驶班第12届生),历任“海容”军舰鱼雷副、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部正副官,1938年1月任“义宁”炮艇一等上尉艇长。他与傅成(“永绥”炮舰舰长)、贾珂(“仁胜”炮艇艇长,1938年1月被日寇炸沉于藕池)、郑震谦(“正宁”炮艇艇长,1938年6月被日寇炸沉于闽江口)、林良缪(“长宁”炮艇艇长,1938年7月被日寇炸沉于武岑)、叶水源(“崇宁”炮艇艇长、1938年7月被日寇炸沉于田家镇附近)、何传永(“公胜”炮艇艇长,1938年10月被日寇炸沉于东江)这批抗日舰艇长为海校同窗。
守卫江阴线 海军拼死战
1936年底,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奉令拟订《一九三七年度国防计划》,鉴于中日海军实力对比悬殊,规定了中国海军在抗战中的部署及任务:“海军应避免与敌军在沿海各地决战,保持我之实力,全力集中长江,协力陆空军之作战。”
在此规定下,直至全面抗战爆发,驻沪练习舰队司令王寿廷将军指挥驻沪海军协同陆军作战,将运输舰“普安”号等几艘船只封堵黄浦江的董家渡,征用6艘轮船封堵江南造船所附近的航道,将14艘商船封堵十六铺,又用4艘收缴的日本商轮封堵黄浦江烂泥渡。黄浦江内构筑了三道防线,同时布放了一批水雷,以封锁淞沪各航道,阻击乘舰西上包抄我陆军后路的日军,使日军妄图速战速决、一个月占领上海的计划落空。
主力海军则着手毁除上海至江阴的航行标识,并拟定实施封锁江阴、拱卫京畿的前期准备工作。1937年8月12日,淞沪会战爆发前夕,中国海军两个舰队主力在江阴江面集合,进行沉船作业,另由海军布雷队在阻塞线外侧布设水雷区,构成一道严密的江阴封锁线。
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签署《国军作战指导计划训令》,指令海军的任务为“以闭塞吴淞口,击灭在吴淞口以内之敌舰,并绝对防止其通过江阴以西为主,并以一部协力于要塞及陆地部队之作战”,“纵有牺牲,亦在所不辞”。海军随派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皆为闽人),先后率舰驻守江阴,“平海”“宁海”“应瑞”“逸仙”等主力舰列于最前线,其余各舰皆严阵以待,准备敌舰来袭时迎头痛击。严传经率“义宁”炮艇在湖口一带巡防。
8月16日上午10时起,日机分批空袭布防江阴的中国海军各舰。第一舰队4舰与日机激战月余互有伤亡,江阴防线未被突破。之后,日军增派战机加大攻势,自9月22日起,日寇集合空军实力倾巢而出,对坚守江阴的中国海军舰艇轮番攻击。日军以高密度的30余架战机分三面围攻我第一舰队旗舰“平海”舰,“平海”舰上20余名官兵伤亡,“平海”“应瑞”两舰均受伤。全役我海军官兵死伤63名。
翌日下午,日军六七十架战机再度分批向我舰队环攻。“平海”“宁海”舰官兵冒弹雨还击,分别击落日机4架和5架,击伤多架。孤军奋战的中国海军伤亡极大: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平海”舰长高宪申和“宁海”舰舰长陈宏泰(闽籍)都身负重伤;“平海”舰官兵阵亡11人,负伤20余人;“宁海”舰官兵19人殉国,负伤43人。最后,由于连日战斗弹药告罄,“平海”“宁海”两舰先后被炸中要害,沉入江中。“平海”舰上官兵在沉舰前卸下炮械和重要舰件转运南京。
与淞沪战役几乎同步进行的江阴封锁线保卫战,中国海军将士以惨烈的牺牲,拼死掩护了上海前线70万陆军弟兄的脊背。保卫江阴封锁线的战斗阻遏了日军沿长江西进的企图,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有效保护了长江下游军政机关、工矿企业向四川大后方的安全转移,为持久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改装布雷艇 保卫大武汉
江阴陷落后,剩余的中国海军秉承牺牲战友的遗愿,继续投入长江阻击,加入武汉会战。1938年6月25日下午,经过改装,“义宁”炮艇加装了布雷轨道成为布雷艇,在大孤山对岸白浒塘准备出发布雷,被9架日机发现,投弹数十颗。时年43岁的艇长严传经一边奋勇指挥炮艇回击,一边指挥驾驶炮艇规避落弹点,在激战中指挥得当保存下了炮艇,自己却不幸被弹片击中,英勇殉国,是抗战中第一位牺牲的海军舰艇长。
严传经生前曾训勉该艇官兵:“抗战时期,正是我们杀敌报国成仁之机会,大家切勿错过此种机会,大家不可畏惧,更不可退缩,在海军人字典中,无艰难、困苦、危险等字……”
在其之后,1939年7月17日,在长江江防司令部布雷大队担任布雷员的李长霖(福建闽侯人,历任“海容”“永绥”“应瑞”“通济”“江元”各舰航海员),带一队布雷队员和一批水雷,在敌机监视下,于黑夜驾驶小火轮越过雷区,前往下游马当湖口一带布雷。任务完成后,因水流湍急,小火轮尾舵突然失灵,不幸船身触雷被炸毁。李长霖壮烈殉国。布雷队员都是幸存的海军精英,他们原本都能成长为舰长,但为了抗击日寇,他们情愿沉入江底,慷慨赴死。
严艇长牺牲后,7月1日,其友舰“咸宁”号炮舰在田家镇一线布雷时,遭遇7架日机偷袭,激战中击落两架敌机、击伤一架。“咸宁”号被炸伤返回基地抢修,又遇10架敌机前来报复,遭炸沉。全舰90多人,殉国20多人,另有16人负伤失踪。同日,“长宁”号炮艇也被炸沉,舰上数十人伤亡。7月3日“崇宁”号炮艇,在日机连续四次空袭中被炸沉于田家镇附近,18名官兵伤亡。7月13日,炮艇“绥宁”号被炸沉于黄石港。7月14日,炮艇“海宁”号也被炸沉于鄱阳湖附近。
中国海军配合陆军殊死抵抗,有效阻拦日军溯江西上。从7月18日到23日,日军先后被漂雷击沉14艘舰船,致使入侵的日本海军舰队忙于应付扫雷。最终,冈村宁次的陆军部队,以10万重兵从陆地三面包围了田家镇要塞。9月28日,田家镇要塞海军守备司令梅一平少将与炮台总台长秦德生等人坚守炮台,相继战死。9月29日凌晨,蒋介石下达转移兵力的命令,负责指挥田家镇保卫战的第五战区第4兵团司令李品仙奉命下令放弃要塞。面对日寇水、陆、空的多面迂回来犯,缺乏后援的中国海、陆守军激战一个多月,田家镇还是陷落。但武汉地区工矿企业得以撤离转移,从经济上保卫了中国的抗战力量。之后,日寇又花费半个多月的时间,在扫清田家镇周边的水雷区后,敌舰才西上进犯武汉最后一个要塞葛店。严传经的海校同班同学郑翊汉(福州闽侯人,1984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时任葛店炮台副台长,1938年10月战死。
垂名青史的“中山”舰为支援汉口会战,于10月22日进驻金口。10月24日6架日机编队向“中山”舰飞来,在舰炮射程内,舰长萨师俊下令射击。激战中,船尾左舷不幸被击中,舰体渐渐倾斜。萨舰长仍继续指挥作战。数分钟后锅炉舱又被炸进水,同时驾驶台又中一弹,舵机损坏,舵工阵亡。萨舰长受伤,满脸浴血,两腿折断,但仍坐在甲板上指挥。舰身倾斜不能行动,救护人员拟护他离舰,萨舰长说:“我不愿离舰,我要抗战到底。”最后航海官等仍将舰长扶上小艇,敌机不断扫射,萨舰长身受无数枪弹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