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天理难容、罄竹难书!沙京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笔血海深仇!”谈起74年前的“沙京惨案”,今年83岁的长乐市党史办副主任陈学林、沙京抗日斗争史民间研究者庄雄兵格外激动,厉声谴责日寇的野蛮行径。
1941年7月1日,长乐沦陷后不久,日军100多人入侵沙京,杀死我方无辜群众39人,烧毁房屋200多户789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沙京惨案”。日前,记者采访了庄雄兵等人,并查阅《长乐革命史》《长乐文史资料》等史料,实地寻找现存遗址,还原这段惨痛的历史。
民众棒打汉奸
沙京地处长乐鹤上镇,位于莲花山下,上李、六林、莲花、湖尾、路北、岐头等行政村被长乐人统称为沙京。庄雄兵先生上世纪50年代曾在沙京中心小学担任文化教员,对沙京有着深厚的感情,退休晚年愈加缅怀沙京抗日死难同胞,于是有了研究沙京人民抗战史的想法。
2002年起,他曾徒步下乡30余次,实地寻找、采访受难幸存者,寻找抗日斗争旧址。历经一年半时间,他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后编写成宣传册。他介绍说,1941年4月,日军入侵长乐后,很快成立县“维持会”,利用汉奸公开掠夺,残杀长乐民众,激起了长乐人民的强烈反抗。
1941年6月30日上午,汉奸许某等9人来到沙京,强行摊派军粮,搜刮沙京商业街商家,引起公愤。这伙汉奸平日就一味奉承讨好日军,为虎作伥,鱼肉乡里。沙京群众对他们的倒行逆施早已怒不可遏,纷纷挺身而出,将他们团团围住,厉声谴责,激愤者还将污水泼在他们身上。
9人见势不妙,狼狈逃走,途经湖尾村泮水头地段时,却又听见喊打声四起。原来,李孝炳、李其开、李孝铨等百名村民蜂拥而来,截住去路。霎时,扁担、锄头、木棍等劈头盖脸砸来,9人被愤怒的村民包围,无路可走,瑟瑟发抖,只好跪地求饶才得以脱身。
五村自发御敌
料到日军定会前来“清乡”,当日,沙京各村群众代表20余人在李氏宗祠连夜召开会议,商讨抵抗之策。沙京民众抗日自卫队随即成立,李孝炳、李尊书、李忠梁、李院院、李述庸、林海利、李修霞等7人被推举为指挥部领导,负责制定抗战方案和联络信号。
群众抗日情绪高涨,踊跃报名参加,5个村300多名青壮年组成了5支抗日自卫队。自卫队队员统一佩带红布条,加强夜间巡逻,在村口站岗放哨,并深入村巷街坊征集土枪、土炮等武器,以防日寇偷袭。
日寇炮轰沙京
日伪汉奸狼狈逃离沙京后,向日军回报,煽风点火,夸大其词,日寇暴躁。7月1日,日军百余人全副武装前来“清乡”,清晨时分,舍近求远,偷偷绕道桃坑山岭爬到沙京莲花山顶,占据制高点,炮轰沙京。
霎时,弹落如雨,地动山摇,山下村民朦胧惊醒,却见火光冲天,仓皇失措,可怜无处逃避。即使有跑出者,多半也不死则伤。听闻炮声,李孝炳、李院院、李秋官、李秋悌、李明明、叶细细、欧阳基基、林良述、林钿钿等自卫队员,奋不顾身,一边准备迎战,一边疏散村民,无奈炮火当头,一一殉难。
炮声刚一停歇,日本鬼子就蜂拥而至,杀入各村,破门砸户,翻箱倒柜,烧杀抢夺,沙京民众惨遭劫难,呼号惨切。“据幸存者回忆,当时,长达200米的沙京商业街(今上李街)被洗劫一空,大量商店和民房被烧毁。”庄雄兵说。
血染六林石桥
位于沙京六林村的斗门闸石桥原是本地通向白眉、东平外村的必经之路,当天,沙京惨遭日军围剿,一片火海,群众纷纷逃往外村避难,湖尾、上李、六林三村的多数民众要经过这座只有五六米宽的石桥。庄雄兵介绍,许多无辜的老人、儿童命丧日军的炮火、机枪下,横尸桥旁,惨不忍睹。单是过斗门闸石桥时,死伤的民众就有30多人。
据《长乐文史资料》记载,在沙京惨案中,我方群众被日军打死39人,受伤者众多,房屋被烧毁200多户789间,数百村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悲惨万分。同时,临近的沟东乡也惨遭日寇炮火波及,死者数人,房屋被毁20余间,其余损失不计在内。然而,面对日军的杀戮,沙京群众并没有屈服,各村自卫队奋勇抵抗,打死、打伤敌伪10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大大增强了群众抗战到底的决心。
斗转星移,74年过去了,当年战斗的幸存者已经寥寥无几,很难寻找。美丽的莲花山下,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热闹更胜往日,但沙京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悲痛的历史。虽然历经风吹雨打,但斑驳的老石桥、孤寂的枯井、断裂的条石、烧黑的残墙依然在诉说着历史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