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石山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水流、气候情况
2016-06-1812-00-00来源:福州市地方地编纂委员会

地理位置

昙石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原隶属荆溪镇,1996年改属)。地理坐标:北纬26°8′428″~26°8′54.1″,东经119°8′11.8″~119°9′11.8″。海拔26.7米。

昙石山地处闽江北岸,附近有洽浦山、白头山,自古水陆交通方便,是唐宋驿道要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闽侯境内形成由闽江南岸316、324国道,银福高速公路,北岸福古(福州—古田)省道(紧临昙石山遗址)及众多的县道交汇联网的公路格局。1956年修建的外福铁路甘蔗站距昙石山仅3公里,铁道线在昙石山东侧约500米。

地质地貌

昙石山位于闽江下游三角洲江北山地丘陵边缘,紧邻江岸,其周边为闽江洪水泛滥的低洼湿地,长期淤积形成现代的居民村落。昙石山地貌属于江北丘陵低山边缘相对独立的小山岗,闽江小支流之一的安坪浦小溪从其西北流过。这里背山靠水,为原始人类的栖息提供良好的条件。昙石山体属于全新统长乐组冲洪积层,以浅黄色粉砂、粘质砂土和夹砾石砂土为主。昙石山文化遗址土壤为红壤,呈酸性,土层较厚,粘性强。谷地为灰黄沙塘,土质肥沃。昙石山属于白垩纪之火成岩系,是红砂山。山上有一片龙眼和橄榄树,兼有少量杂木。闽侯县闽江北岸山地属鹫峰山的支脉,由闽清、古田蜿蜒入境,海拔均在800米以上。

水    流

闽江年平均流量为1713立方米/秒,最高水位16.51米(罗零标高),东海的大潮潮位最高为5.04米。闽江水质等级为二级。安坪浦小溪全长6.69公里,宽约50米,闽江洪水期泛滥区可直达昙石山文化遗址西南边缘。新建防洪堤按“五十年一遇”标准设计,同时伴随着安坪浦的疏浚清理,可保证安全泻洪,不会危及昙石山文化遗址。根据1977年省水文地质队《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甘蔗镇一带及闽江两岸(包括漫滩)面积约30平方公里范围内,只有一个含水层,地下水最高水位均在海拔10.7米以下。

气    候

昙石山遗址沿海临江,属于海洋性气候,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最高气温23.6℃,年平均最低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为1673.9毫米,年雨天平均150天,占全年41.8%,无霜期240—320天。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米/秒。湿度平均在18—20毫巴,极端最大湿度40.7毫巴,最低湿度10毫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9小时,日平均5.1小时,年总辐射为107.3千卡/平方厘米,年蒸发量为1495毫米。春夏季节常出现雷雨大风和台风天气,昙石山正位于雷区之中。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