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6-06-2812-00-00来源:


 序号

名称

 年代

地址

简介

保护范围

1

高士其故居

 民国

鼓楼区鳌峰坊3号

  高士其(1905—1988),科普作家。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向北,共五进。花厅二进鱼池的东侧双层小楼,是高士其青少年时期住房。

  北至鳌峰路,东至五一路,南、西各至围墙外20米

2

林纾故居

  清

鼓楼区水部街道莲宅社区内

  林纾(1852—1924),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曾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等。故居建于清代,占地348平方米,坐西向东,由门廊、天井、披榭、厅堂组成。

  故居周围20米

3

冶山古迹石刻

  清

鼓楼区城直街

  石刻为清代何如莲所书。何如莲,浙江人,曾任福州郡守。“冶山古迹”镌刻在四块花岗石上,楷书,横刻。

  石刻周围20米

4

高氏文昌阁

  清

台江区上杭路134号

  原为高氏书斋,清嘉庆年间(1796—1820)建。双层楼房,坐北向南,占地18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

  围墙周围20米

5

万寿尚书庙

 明清

台江区三通路2号

  明朝始建,多次重修。祀抗元忠烈陈文龙。占地1147平方米,坐北向南,依次为大门、戏台、庭院、正殿和后殿。祠厅廊柱有林则徐等名人楹联多副。东西墙嵌有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奉旨捐资修庙碑刻3通。1998年辟为陈文龙纪念馆。

  北至下杭路,东、南至三通路,西至围墙外20米

6

陈绍宽故居

 民国

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陈绍宽(1889—1969),福州人,历任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1949年策动海军起义。解放后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福建省副省长等职。故居占地754平方米,坐北向南,门墙内依次有门楼房、大厅、后院。正座西侧有占地面积4143平方米的花园。陈退出军界后,一直居于此。

  北、东至火车南站西广场,南至道路,西至胪雷路

7

  连坂桥

 唐

仓山区城门镇连坂村

  单孔石梁桥,南北走向,长15米。两岸各用块石叠砌为单面阶梯桥台,上架2条巨大石梁。石梁上有刻捐造者姓名及时间。

  桥周围50米

8

鲁贻图书馆

 民国

仓山区麦园路54号

  1944年为纪念黄展云创设,以黄展云的字“鲁贻”命名。1945年7月正式落成开馆。占地36多平方米,坐东向西,为砖木结构欧式双层楼房,外有青砖围墙。

  北至麦园路,东至立新路,南、西各至墙外20米

9

淮安五帝庙

 清

仓山区建新镇淮安村

  明代始建,清代重修。占地约400平方米,坐西向东,依次有戏台、庭院、大殿。

  庙周围20米

  10

怀安衙署旧址及接官道

 宋

仓山区建新镇淮安村

  宋咸平二年(999)至明万历八年(1580)为怀安县衙署,清代改作为民居。占地1092平方米,坐北向南,共两进。

  接官道为突堤式结构,坐东朝西,占地约380平方米。条石路基,素土夯实,上横铺条石。西头道面由三块巨大的条石伸入江面,见证了福州“海上丝绸之路”。

  旧址及道周围20米

11

天安堂

  清

仓山区天安里15号

  天安堂是美以美会在中国的发祥地,朝鲜和日本的卫理公会由这里传出。清咸丰五年(1855)始建。堂坐南向北,高15米,平面呈T字形,两层石砖木结构。

  西至天安里,北、南、东各至围墙外20米

  12

九峰摩崖石刻

 清

晋安区九峰山九峰寺后

  共有四段石刻,均为楷书,其中有两段清代儒商魏杰的题刻。

  摩崖石刻周边100米

  13

汶石大王庙

 清

晋安区日溪乡汶石村

  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清代建筑。占地298平方米,坐北向南,由戏台、天井、厢楼、大殿等组成。戏台后侧厢楼板壁上,墨书清光绪六年(1880)至1947年期间戏班在此演出的数十本剧目名称。

  庙周围50米

  14

陈宝琛墓

 民国

马尾区君竹村西北向

  陈宝琛(1848—1935),福州人,任清末帝溥仪太傅。墓建于1923年,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如意形,四层墓埕。

  南至登龙路,北、西、东各至墓葬周围50米

  15

沿山天主堂

 清

马尾区婴脰山东麓

  光绪二十九年,福建船政局的法籍工匠集资建造。教堂为法式建筑,坐西向东,占地1800平方米,砖木结构,由主堂、祈祷堂等组成。

  建筑本体外20米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