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州教育情况
2016-06-3012-00-00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综述

2014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增加学位3150个,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35%。改扩建中小学10所,扩容学位5450个,50%以上县(市)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全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3074人,占应交流人数13.58%,超过省定教师交流指标。有14所中学达标升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占总数比例达89.9%。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率达96.59%,对口就业率达78.5%。福州市选手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福州市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经验在全省高校党建会交流推广;获部级教学成果26项,在全国技能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3项,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4.1%。福州教育手机报被省委省政府列入文化传媒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全年安排下拨免学费资金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资金6.895亿元。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中国梦”“手拉手,文明路上一起走”“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修订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改进评优评先办法,强化学生日常常规教育管理。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队伍和机制。打造多元化学生“第二课堂”,1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获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15所农村小学、初中校选定为省少儿图书馆首批“流动图书车进校园”活动试点学校。拓展“在线德育”品牌效应,福州数字青少年宫升级为全省网络德育中心站点。推动“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工程在7个县(市)区全面建成。全市所有公办学校实现宽带网“校校通”;市、县(市)区间千兆光纤带宽互联,万兆汇聚,市属学校网络接入带宽增至100M以上。“福州教育区域云学习中心”正式上线运行。拓展福州教育视频联播网应用,福州教育远程研修一体化平台、市属校高清录播系统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台湾“智慧教育”项目试点,加强榕台两地教育信息化研讨交流互访。推动对外教育合作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教材、中文学习、艺术文化等多领域交流互访97批次1719名师生。推动5所市属院校与加拿大等国学校结成姊妹校,9所与英国、加拿大学校签订合作意向书。与台湾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签订合作与交流备忘录。推动4所市属院校与港台学校结成姊妹校。全年组织各类教师培训1000多场次,近3万人参加,其中高端讲座100多场(在培学员3158人),送培下县400多场。加强名优骨干教师培养,认定561名市级骨干教师,162名省级第四批学科带头人,32名教师被授予省特级教师称号,5名省级教学名师培养人被确定为国培专家。全市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提高到小学99.90%、初中99.59%、高中97.57%、幼儿园98.07%。市属学校全年选派58名教师赴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支教,同时接收安排16名县(市)骨干教师到福州市区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全年组织各项自学考试16次36项、56.24万科次,报考人数47万人,占全省总量近60%;组织全市高中学业基础会考9.43万科次,报考人数7.2万人;中考报名初三5.82万人,初二地理、生物6.29万人;完成研究生招生、普通高校招生、成人高考等各项考试工作,报考人数9.51万人。

学前教育

【概况】2014年,全市有幼儿园1208所,小学附设学前班1115个,全市在园幼儿24.38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35%,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96.89%。全市省、市、县三级示范性幼儿园313所,示范园覆盖率25.9%。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与劳动部门合作,在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州文教职专设立育婴师职业技能鉴定站。申请专项经费,参照育婴师企业直补的标准,将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参加育婴师培训纳入补助范畴。制订0—3岁儿童早期教育从业人员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整理汇编《福州市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设立福州市早教指导中心,指导50所早教基地园对社区开展早教指导服务试点。

【片区管理】以片区为载体,开展共建帮扶活动,探索“优质园带新园、帮弱园、扶民园”模式。全市65个片区围绕片区管理申报45个子课题,开展省、市、区各级各类片区公开观摩研讨活动153场。分别于6月、12月,在长乐市、连江县开展全市片区管理观摩展示活动。

【教育管理】对部分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开展推门复评,加强示范园带新园、帮弱园、扶民园的帮扶结对活动,推动全市新增17所示范性幼儿园。福清、连江以及罗源等部分县区采用电话报名或现场摇号等方式进行招生。推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全市公、民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有效覆盖。编制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研究制定“福州市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学历提升五年计划”。

【教科研活动】开展暑期幼儿教师全员轮训,组织学前教育名优和骨干教师赴农村开展为期18天的送培下乡活动,共36场次,1300多名农村幼儿教师参加。开展4场“让孩子玩起来”系列研讨活动。举办第三届乡镇幼儿园暨首届民办幼儿园教师教学比武、幼儿园教师优秀论文评选、首届福州市保育员岗位练兵竞赛等活动。

初等教育

【概况】2014年,辖区内有小学951所,比增5.1%;在校学生49.93万人,比增6.4%;专任教师2.54万人,比增3.5%。

【小学招生】完善小学招生政策,对涉及的具体细节问题制定政策解释说明。符合“三证”条件且能提供父母五区内的社保缴费证明、房产证任一材料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优先派位。加强招生监管,健全招生摸底、审查、追踪、反馈制度,严格审核“两证”(房产证、户口本)。年内小学一年级招生9.6万人。

【初中招生】年内五区小学毕业生2.7万人,其中录取体育、艺术特长生51人,录取外国语学校日德法语特色班150人,录取民办学校4030人,回原籍录取1445人,参加对口升学2.13万人(安排外地回来学生258人)。

【随迁子女教育】五区和闽侯县符合“三证”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5万人申请学位,其中1.2万人派位到志愿学校,3756人统筹安排到暂住地所在区仍有学位的公办学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校生17.4万人(小学13.41万人,初中4万人),其中87.7%在公办学校就读。

【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试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试点县从晋安、闽侯扩展到福清、长乐、连江、罗源4个县(市),覆盖50%以上的县(市)区。

【少数民族教育】秋季,在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设置少数民族班,招生45人;罗源县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设立民族班,招收民族学生68人,其中一年级33人单设民族班,其他35名学生分布在二至六年级与汉族学生一起上课。

中等教育

【概况】2014年,全市普通中学348所,其中完全中学83所,高级中学22所,初级中学20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0所。在校初中生19.67万人,在校高中生10.14万人。全市初中毕业生6.02万人。

【教育均衡工作】择校生比例降为9%;定向生比例提高到45.5%。七县(市)所有普高学校向非本地户籍的随迁子女开放,市区老八所一级达标普高向学籍条件符合要求的随迁子女开放。强化对初中学校中考报考率、全科及格率、平均分和三年巩固率的考核,并对2014年市区各校的教学质量综合成绩纵向增幅进行分析,促进学校关注全体学生,引导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特色建设】探索建立对有特殊天赋或潜能学生的录取办法,福州三中、福州八中、福州高级中学和福建师大附中共自主招生620人。福州一中“追梦计划”向七县(市)农村初中录取32人。福州外国语学校自主招收48人。召开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各校创建经验。大部分学校构建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福州八中的“博雅课程”体系,涵盖人文、科技、经济等7个方面。分别推动1所、7所、6所普高学校晋级为省一级、二级、三级达标高中,普通高中达标校数的比例达75.8%,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占总招生数的89.9%。

【普高中外合作办学】推动福州三中中加班、福州八中中澳班、福州八中中美班和福建师大附中中美班引进国际先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福州外国语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法文国际课程试点学校。

【特殊群体管理】协调下拨秋季内地新疆高中班定额补助金480万元,组织慰问新疆班师生,协调发放新疆班春节慰问金8万元。首届新疆高中班毕业生中福清华侨中学39名学生全部考上本科院校,录取本一批大学31人;长乐华侨中学19名学生上本一线,16名学生上本二线,本科率达94.6%。协调解决省未管所“福州育盟学校”的师资配备、学籍管理、毕业证书颁发。

【普通高中会考】1月,学业基础会考报考9.43万人次,设60个考点,3212个考场;6月,学业基础会考报考6.94万人次,设46个考点,1157个考场。组织3.74万名高二学生参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考查,3.75万名高三学生参加通用技术课程考查。完成3.63万名新生建档工作。

【科技实践活动】举办以“生态文明,低碳生活”为主题的“2014年福州市青少年科学素养竞赛”活动。在国家级和省级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联赛等竞赛中,福州市成绩均在全省前列。其中,在美国举行的第八届“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中,福州三中获团体金奖,福州时代中学、福州创未来机器人俱乐部联队获初中组总冠军。福建师大附中代表队获全国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高中组冠军。福州八中学生获2014DI国际邀请赛探索精神奖,并晋级2015年度全球总决赛。组织科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福州市青少年电脑机器人指导教师培训班及福州市中小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年内举办第30届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第七届“两马”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巡回展。

特殊教育

【概况】2014年,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3078人,其中1406人在特教学校就读,1672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其中智障学生2103人,视障学生254人,听障学生412人,其他残疾309人。在2014年福建省特殊教育优秀康复教育专题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特殊教育试点与评估工作】在总结首批鼓楼区、台江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年内增加仓山区、晋安区、福清市3个试点工作区(市)。11月24—28日,接受省教育厅专家组对福清市特教学校、闽侯县特教学校、永泰县特教学校进行“福建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调研制订《福州市特殊教育三年(2014—2016)提升计划实施意见》,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合、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构建以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

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概况】2014年,全市中等职业中专学校37所(不含技工和省属在榕学校),其中公办校28所(包括行业办4所)、民办校9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4所,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职专学校分别有6所、8所、9所。经省教育厅认定的“福建省达标中等职业学校”17所,标准化县级职教中心6个。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校)全日制在校生3.98万人,非全日制7706人。

【中职招生就业】联合各媒体举办系列招生宣传和填报志愿咨询活动,组织企业和社会急需专业“送教到企、到乡、到社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招生1.19万人,非全日制招生4208人,技工院校全日制招生2009人,非全日制招生2181人。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中职教育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任务。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不含技工校)1.28万人,“双证书”发放比例103%,就业人数1.24万人,就业率96.59%,其中对口就业率78.5%。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推进长乐、罗源省级县域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和省级“专业规范化建设改革”“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任务。探索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引企入校、入企办学”的办学模式改革试点,推动29所学校与539家企业建立稳定的联合办学、面向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模式。

【职教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国家示范校和示范县建设,福州建筑职专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3所国家示范项目学校通过省级中期评估验收。福清市列入第一批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指导县级职教中心按时完成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和信息化实训教学项目建设,申报创建一批省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改革发展示范校和标准化县级职教中心。

【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广福州机电职技校“6S”德育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专业结构,新设15个与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强化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开设100节次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公开教学观摩,全市1865人次教师参加交流研讨活动。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办好全市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参加全国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均为全省前茅。

【成人教育】举办成教专干培训班。全市绿色证书培训2950人,获证2647人;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培训386期、1.88万人,就业1.51万人;实用技术长中培训323期、1.17万人,短训培训6360期、34.25万人;职业资格证书获证数5179人;初中毕业生职前(3+X)培训2377人;巩固提高班1652人;扫盲班3730人。

【社区教育品牌评选】开展首批社区教育品牌项目评选活动。福州市社区大学南仙茶摊学习圈、仓山区金洲社区老年文体活动、福清市硋灶新农村文化大院、福清市龙田女性文化学堂、闽侯县南通社区通洲书香小院、连江县下屿社区生态渔业文化、永泰县樟城三状元文化讲坛等7个项目确认为首批“福州市社区教育品牌”。对7个市级社区教育品牌进行后期跟踪检查。

【终身教育活动】围绕“全民终身学习,创造出彩人生”主题,在台江区茶亭公园广场举办专场文艺演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9·28终身教育活动日”系列活动,开展论坛、讲座、书画展览、广场活动、文艺演出等多种活动百余场。组织召开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中期汇报会,并推荐鼓楼区三坊七巷学习圈为国家级“终身教育活动品牌”。

高等教育

【概况】2014年,福州10所市属高校全日制在校生逾6万人,比增2.4%。市属高校招生1.9万人,毕业生1.57万人,专任教师总数3348人,专业数量达到279个。有各类产学研中心12个,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部分项目领先全省,总体就业率94.1%。

【高校内涵式发展】重点推进闽江学院和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帮助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升格以工科为主的福州理工学院。指导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通过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评审。支持闽江师专迎评促建,达到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要求。推动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市属高校两个协作中心成立】依托闽江学院成立市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中心,覆盖10所本专科高校的思政课教研指导。依托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市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协作中心,服务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研工作。

【民办高校教师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推进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完成民办高校教师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年内185名教师获得参加首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资格,完成民办高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第一阶段工作。

【高招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市报名9160人。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单考生、管理类统考3109人委托福州市组织考试。全市设15个考点,414个考场,所有考点均设在市区中学标准化考点内。普通高考福州市普通高考应考人数3.35万人,设12个考区,38个考点,1142个考场。成人高考成人高考福州市2.58万人报考,其中免试生5人,“新型农民”(不需参加考试)1408人,实际参加编排考场2.44万人。全市设考点26个,考场823个,其中21个考点设在市区,5个考点设在县城。

【自学考试】全年组织16次36项考试,报考42.14万人,51.98万科次;审核自考毕业生1680名;各类考试报考人数占全省总量近60%,没有发生试卷保管安全泄密事故、没有发生重大考场集体舞弊事件和其他重大事故;非学历证书考试报考人数增长幅度较大,学历证书考试报考人数呈下降趋势。

【福州大学】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拥有福州旗山、怡山、铜盘和厦门集美、鼓浪屿等多个校区,占地346.67多公顷(5200余亩)。办学主体位于福州地区大学新区旗山校区,设有19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2个独立学院。高水平大学建设召开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研讨会暨动员部署大会。组织编制《福州大学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规划(2014—2017年)》及其8个专项规划,通过《福州大学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2014—2017年)资金分配计划》。召开学院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7年)编制工作专题会议和论证会,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从顶层设计向纵深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实施“学科高峰计划”“学科高原计划”“省级重点学科实力提升计划”等,3个学科总体学术影响力排名进入ESI全球相应学科的前1%。实施“弱势学科扶持计划”,立项外国语言文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等10个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投入100万元设立人文社科科研扶持基金。出台实施《福州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新增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增交通运输工程、公共管理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组织完成9个重点培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师资队伍建设成立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建立高层次人才储备信息库。设立重点人才建设专项经费。修订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启动实施福州大学“旗山学者”奖励支持计划,加大领军人才培育力度。新增“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选2人、福建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人选8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2人,引进具有博士学位以上优秀人才59人。出台《福州大学新进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问题的若干规定》,制定并实施《福州大学工程技术等教辅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教学成果新增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全国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2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福州大学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题撰写的专题报道,被省教育工委第20期教育工作简报采纳,并向全省高校推广。人才培养完成高水平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拔尖创新类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计划”“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战略。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改革,完善培养激励机制和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学生在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国际级奖项14项、国家级奖项124项、省级奖项283项,其中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等9类国家级以上学科竞赛成绩在省内高校位居第一,学生“机械电子科技创新团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学校获“2014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科研工作实施“科研创新团队与创新人才培育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培育建设”“科研成果培育”等计划。成立“海西政务大数据与云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出台《福州大学智库建设实施方案》,成为全省首家启动智库建设的高校。纵向科研总资助经费达1.65亿元,签订横向科技合同342项,横向科研到校经费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获批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8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石油化工联合基金重点2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课题4项)。专利转化项目数比上年多2.8倍。科技拥军项目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学校科技园被科技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全面落实《福州市人民政府与福州大学战略合作协议》,落实校地合作经费2000万元。加快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建设进度,拓展学院与泉港企业科研合作。与晋江市政府联合成立晋江研究院及“福州大学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晋江分中心”。加大福清研究院项目建设力度,与企业合作项目近30项,带动国家、地方政府、学校、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5600多万元。与福州连江县、泉州鲤城区、江苏省如皋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城、常州、浙江永康、上虞等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开展多方位科技对接交流活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实施“学生海外访学推动计划”“国际化办学推进计划”“来华留学生教育跨越计划”、“闽台教育交流提升计划”等。与“台湾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大阪府立大学、罗马第三大学、长崎大学、“台湾艺术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签署有关合作协议。出访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兰道大学、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大学、摩德纳大学和罗马第三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拟共同设立“福州大学——耶鲁雅礼协会交流项目”。设立“福州大学优秀学生海外访学基金”,每年为优秀学生赴海外高校访学提供300万元的资助。海外访学选派人数达200余人次。根据12月发布的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学校位列全国高校第59名。

【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设有研究生院、23个二级学院,及东方学院、金山学院2个独立学院。有全日制本科生2.3万人,博士生、硕士生4464人。学校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是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与省政府共建大学。校园占地320公顷(4800多亩),拥有福州金山、南平、大学城、安溪4个校区,办学主体位于福州金山校区。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年内学校全面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制定“三步走”战略构想,立项建设首批62个项目,首期下达经费近亿元。相继推进校院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科研管理体制、招生体制等六大领域改革,其中校院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到全校具有普通本科专业的学院,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实施人才、学科、平台基地、国际化、信息化“五位一体”总体发展布局。有教职工23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各类国家级人才130多人次。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本科专业75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部委重点学科3个、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21个;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1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名,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8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名。有国家和部省级平台80个,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与企业共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在校内外建立一批教学科研实验厂场,其中科教基地78.54公顷,教学林场3060公顷。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列入教育部中国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接受院校,有美国、加拿大、苏丹、泰国等六大洲30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研究。率先对台湾开展单独招生,每年选派100名交换生到台湾高校交流学习;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已连续招生12年;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全球第二所农业特色孔子学院;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项目是全国省属农林院校第一个项目。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圭亚那总统、柬埔寨国王、南非祖鲁国王等外国首脑先后到校访问。建有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连续12年在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对接并获资助项目数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承担国家对口帮扶和技术援外任务,与广西、宁夏、新疆、西藏等地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开展技术援助、对口帮扶工作;在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卢旺达、莱索托等国建立技术示范基地,并先后承担中国援助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国援助斐济政府经济技术项目等援外任务。教师队伍建设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7人,其中引进由国家千人计划教授林辰涛领衔的“基础林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和由教授杨贞标领衔的“园艺植物生物学与代谢组学研究中心”团队,吸收包括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近40人。研究出台高层次人才津贴发放办法,设立10万元/年—55万元/年不等的高层次人才工作津贴,其中近四成项目面向40岁以下中青年高层次人才。有1名教授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名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选”,5名教授当选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教授获省科技重大贡献奖,3名教授入选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3人次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累计受理77位教师办理出国(境)访学研修手续,较上年增长43%,其中有34名教师入选国家、省级海外研修项目,人数较上年增加26%,资助经费较上年同期增长37%。人才培养年内录取博士研究生166人、硕士研究生1123人,录取本科生6033人(不含预科),其中本一批次省份增加到17个,占全国招生省份的54.8%;本一批次生源4223人,占文理招生总数的72%。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获批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2类项目,其中拔尖创新型项目涉及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和林学4个专业,复合应用型项目涉及园林、动物医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和蜂学4个专业。获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合作项目1项)、二等奖10项,获批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共课上线教育部“爱课程”网。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教材4种、共同主编教材2种。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学生团体总分居全国农林院校和福建省高校第一位,获“优胜杯”,并获“优秀组织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进易班建设,构建“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工作格局。举办各类招聘会141场,多种渠道发布就业岗位信息3.85万个,平均每名毕业生获就业岗位信息5.2个,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10%,签约率79.86%。科研工作全校获各类纵向项目433项,计划经费首次突破1.5亿元,较上年增长14.7%,其中主持获得“十二五”以来省高校首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项,并首次获数学天元基金项目(2项)。新增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达2.5个,居全国省属农林院校和省属高校第一位,同时新增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部省级平台11个。破译香荚兰基因组,是人类首个完成测序的兰科藤本植物和首个重要香料植物的基因组图谱。主持的成果“竹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功能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合作1项),三等奖12项(合作4项),获奖总数居省属高校第一位。获授权专利174件,通过新品种鉴(审)定12个,发布地方标准10件。学校在JCR1区、2区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显著提升,其中基因组中心团队、植保团队、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团队、动科团队等相继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社会服务首次独立办展参加2014年“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对接并获资助项目数稳居首位,连续12年居所有参会单位第一。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其中由杂交水稻研究团队育成的多个新品种,综合技术指标达福建省10年审定水稻品种最好水平,中国种子集团投入850万元购买相关研究成果,并资助研究;由教授张飞萍团队研发的“松墨天牛高效诱剂及配套技术”,在广西、福建、江西和广东4个省份同时获国家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立项资助,该成果对松墨天牛的控制效果是同类技术的8~42倍,使松材线虫病造成的年枯死木减少约80%,成本仅11.1元/亩年,该项技术成果推广到全国15省300多个县市区,推广应用面积超过300万亩。合作交流组建学院、部处层面的涉外工作管理队伍,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国际化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大外事”工作格局。与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等国外9个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启动申办第2所孔子学院,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合作举办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和筹建联合实验室。有3类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其中“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6个项目,覆盖14个学院)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选派规模均居省属高校第一,“植物保护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项目”是省高校唯一,全国仅26个项目获批。新招收各类到华留学生62名,较上年增长3倍,研究生、本科生赴海外留学比例分别达15.91%和1.71%。与“台湾中兴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共同申报“3+1”闽台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首批合作专业初定为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建设福州旗山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并取得重大进展,金山校园总体规划完成修订,校园配电增容、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立项启动,南大门改建工程、西大门配套景观工程等6项工程全面竣工,“智慧校园”项目全面启动,安溪新图书馆对外开放。新增设备1.28多万台(件),价值1.1多亿元,新增房屋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价值4600多万元,财务入账的固定资产总值达35.5亿元。实施学生宿舍公共设施改造项目,为学生宿舍安装电热水器2420台、空调6300余台。推进节能监管平台(二期)建设,启动财政部等部委的高校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建设,学校被国家发改委、国管局、财政部授予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

【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有25个本科专业,在校博士生、硕士生近3000人,本科生1.3万多人。面向全国招生,并招港澳台侨生和外国留学生。拥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4个省级研究所(中心)。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211”工程重点学科,4个省特色重点学科,1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13个省临床重点专科,8个省优先发展学科,5个省领先医疗特色专业。有附属医院(含临床医学院)17所,临床教学医院32所,形成比较完善的临床教学与实践教学基地网络。学校编辑出版学术刊物有《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华高血压杂志》和《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有上街、台江2个校区,占地100公顷(其中包括新获批12公顷教育用地),校舍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年内通过省第十二届文明学校的考核评估。教育教学改革获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获批40项国家级、6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加强教材建设,学校成为首批“中国医学数字教育项目示范基地”,《护理伦理学》被评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对第二临床医学院等4家临床教学基地进行评估检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加强研究生教育。制定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方案,调整研究生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获批“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加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获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7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83项、省级卫生管理/医学培训班5项。临床技能教学中心获国家卫计委批准,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学生代表队参加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华东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决赛C类(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7名学生获国家特等奖,11名学生获国家一等奖。师资队伍建设有在编教职医护员工7124人(含附属医院),有博士生导师及硕士生导师610名,其中两院院士3人(双聘),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年内选送14名中青年教师境外访学研修、15人国内访学研修、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入选第三批省“百人计划”;5人分别入选“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闽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一批教师入选省第一批特支人才、“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教授陈国熙当选为“2014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附属协和医院医生陈建屏为1名南平的老年患者切除脑部多处肿瘤,连续工作32小时,获评全国“最美医生”。教授姜小鹰领衔团队的教学成果《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8月1日,省“百人计划”人选教授陈列平获国际肿瘤免疫学界大奖——威廉·科利奖(WilliamB.Coley Award)。科研工作获包括3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项目220项,总资助经费达4126万元。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7个,经费2000万元。获省创新抗体药物技术重大研发平台建设项目,经费500万元;新增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药物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批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福建医学科技奖7项、第六届紫金科技创新奖1项、第二十一届运盛青年科技奖2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核心期刊科研论文141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66篇。19篇论文获第十一届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2个项目对接签约。建设公共技术中心,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最新统计结论,学校进入ESI论文被引频次世界前1%机构的行列,位居国内高校第95名,省内高校第4名。其中,临床医学学科在“medical-news”最新ESI排名位居国内高校第33名,省内高校第1名。与第二军医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教授刘景丰参与并联合申报的科研成果《提高肝癌外科疗效的关键技术体系的创新和应用》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学生工作实施校院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成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生社团。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榜样的力量”主题教育活动。全年发放14项奖助减免贷项目,金额达5192.9万元。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82%。在大学城中心共享区建成福建医科大学学生创业基地。举办第二十四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参加第十五届省运动会,获田径、游泳、定向越野、跳绳比赛项目3金7银5铜。学校获2014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五四”期间,3个青年集体和6名个人获省级表彰。1名研究生获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征文一等奖1项。对外合作交流探索合作共建博茨瓦纳大学医学院的可行性。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开拓与俄罗斯医科院校的交流合作。全年有72批125人次因公出国(境)访问交流、进修学习和开展科研合作、援外医疗活动等。在校来华留学生达307人,来自31个国家。强化英语授课课程建设,举办3期“英语授课教师英语培训班”,75名校本部和临床医学院的教师参加培训。选派24名学生和2名管理教师赴台湾元培科技大学和嘉南药理科技大学交流学习1学期。承办第五届台湾学子海西行夏令营活动。附属医院建设各附属医院融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价。4所直属附属医院开放病床5800张,较上年增长0.71%;门、急诊总量591.17万人次,增长3.62%;出院病人22.19万人次,增长11.23%。协和医院新内科病房楼(原广电楼)装修工程正式动工,门、急诊改扩建工程及心血管病房大楼被列入省预备重点建设项目,平潭协和医院一期工程封顶。福建医大附一医院护养中心正式运营,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开诊,附属第三医院一期项目主体框架结构封顶,推进二期建设。再建附属口腔医院晋江门诊部,新门诊大楼进入设计招标阶段。

【福建师范大学】学校是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有旗山、仓山2个校区,占地面积233.34公顷。2014年,本部有本科专业77个,全日制本专科生2.10万多人,各类研究生6600多人,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含培育)3个、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形成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核心协同单位之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4个。学校与30多个国家,以及中国台港澳地区的1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社会输送近50万名各级各类人才,其中两院院士13名。4月29日,杰出校友、客座教授、博士陈志坚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人才培养工作获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7种9本教材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均居省属高校首位。新增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国字号”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获批国家级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学生在“挑战杯”等重大赛事中获多个奖项,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6个一等奖,均居福建高校首位、全国高校前列。在第十七届仁川亚运会上,体育科学学院学生林清峰在男子举重69公斤级比赛中获金牌;乐慧林获女子花剑银牌;吴景彪获男子举重56公斤级季军;邓薇在女子举重63公斤级决赛中获银牌。2014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97.64%。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增学校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和艺术学理论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准。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19个,继续位居省属高校首位。校园民生改善成立仓山校区师生办事服务中心,开展“校领导接待日”“党委书记与青年学生早餐会”和“校长与学生面对面”活动30次,现场解决问题200多个。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万余人次、5000多万元;出台《教职工重大疾病医疗补助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退休教职工自费医疗费补助基金;老年活动场所(地)面积居全省高校前茅。新媒体工作由学校报送的《利用新媒体开辟育人新天地——福建师范大学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微”体系》一文,被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刊物录用。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省领导苏树林、陈桦、叶双瑜、李红分别作出批示。在第四届全国校园新媒体论坛发布的报告中,校团委官方微博影响力位居全国第二,校学生会、闽南科技学院团委官方微博位列前十,学校获评2014年度“校园微博创新价值奖”。科研工作作为核心协同单位参与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国家级中心,标志学校进入“2011计划”高校行列。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9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新增2个部级科研创新平台,首获海峡联合基金项目,973项目获批。教师在《Nature》上发表国际合作研究成果,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奖、专利奖13项。第十二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参展“6·18”交易会,学校推介参展项目307项,展示在协同创新、科教结合、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及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成果,推介跨学科新型科研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南方海洋研究院,承办低碳生态环保主题展。自2013年十一届“6·18”以来,学校与中外企事业单位签订合同112项,合同总金额2400万元。竞争力研究中心团队受关注6月9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小字辈”释放“大能量”——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的逐梦故事》为题,报道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的成长故事,并配发评论《愿更多“小字辈”成就“大气候”》。6月21日,《光明日报》以《“我们要追逐更大的梦想”——本报福建师范大学竞争力研究团队报道引发强烈反响》为题,报道社会各界对该研究团队的关注与支持。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由学校和联合国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利用创新:培育国家创新竞争力以推动全球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会议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创新以推动全球发展并发布由学校承担的首部英文版《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2)》。多个国际组织、多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以及多所美国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设有13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有2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2473人,其中博士生87人、硕士生1272人;有教职医护员工3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专科;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中心,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有屏山、旗山2个校区,各类建筑总面积3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被评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单位。人才培养推进“本科教学工程”,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年内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新增教育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2门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新增非直属附属医院1所、复审或新增教学医院10所。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全国或区域性学科竞赛,获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技能大赛本科物理治疗学组、本科作业治疗学组2项冠军,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团体二等奖,全国中医药院校技能大赛——2014年中医药社杯中医知识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2014年皇甫谧杯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分区赛)团体三等奖。组织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多站式技能考核系统,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水平。2014年公布的《2013年中医类别医师资格综合笔试院校学科成绩分析报告》,学校中医类通过率82.78%、中西医类通过率69.05%,在23所独立设置的中医院校中分别排名第9和第13。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获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1项、第四届“天堰挑战杯”全国中医大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第二届“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推进“易班”建设,设立“易班”发展中心和“易班”工作站。学科、学位点建设新增护理学、药学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中医文化学目录外二级学科。加强学位点教育工作,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数创历年新高,较上年增长6%,较2012年增长70%,其中外校应届生报考人数较上年增长90%。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工作,1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七批特别资助,1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面上资助项目二等奖。推进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全面修订2014级研究生各专业培养方案,聘请7名省内外名、老中医为研究生讲授临床经验。科研工作加快中医康复研究中心和医学实验中心、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等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支持省中医药研究院和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建设和发展。年内立项科研课题430项,资助经费2791.6万元,总投资8456.38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资助经费1115万元;财政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资助经费746万元。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合作)、三等奖3项;2项科研成果获2014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申请发明专利10件,授权专利5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表SCI论文70篇。依托省“康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等平台,研发康复药品、器械,研究社区康复适宜技术和方案。在研中医康复设备14项,其中9项设备研发出样机,语言康复平台、认知康复平台等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师资队伍建设召开更名后的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研讨学校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思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成802名编内教职工的第二轮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出台《中医药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实施办法》,在全国遴选医术造诣高深的中医名师6人,在校本部遴选8名中青年骨干跟师。新增1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百人计划”人选、2名省优秀教师和1名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入选2014年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4人,入选2014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推进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服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以举办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教案比赛等活动为抓手,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5项。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3人,吸引各类人才224人;选派出境进修9人次,国内提升学历进修11人次。制定《福建中医药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1名辅导员获福建省第三届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和全国第三届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华东赛区二等奖。社会服务工作牵头开展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省试点工作,在全省16个区县开展系统调查或样线调查。对福建省健康服务产业进行调研,起草《福建省健康服务发展调研报告》。在推进“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加强探索,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制定双向转诊制度,在福州3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铺开,提供预约挂号、转门诊、转检查、转住院与转社区康复等服务。成立国内首家个性化中医健康管理中心,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健康管理技术平台和专家团队,运用中医理论动态把握健康状态,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服务。承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大会。与南平市政府开展共建“武夷山中医药文化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基地”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珍贵中医药文物资料的收藏、研究和宣传工作,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1座建筑面积9976平方米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和特色,开展“中医药文化进院校、进社区、进农村”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45场,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126场。编纂《画说中医》,探索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之道。1件作品在第三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中获网络新媒体类作品二等奖。学生工作召开年度学生工作会议,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特点和规律。成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加强研究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吸引308家单位参加,收集5040余个各类就业岗位。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7.57%。构建“奖、贷、减、免、助”一体化资助体系。年内发放学生奖助资金2300多万元,受助学生19608人次。附属医院建设学校有附属人民医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附属康复医院等4所直属附属医院。学校附属医院实际开放床位规模2048张,增长2.3%;门诊量327.54万人次,增长9.96%;出院病人数56509人次,增长14.06%;实际占用床日数67.87万床日,增长11.01%。学校医院管理中心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推进医院药品耗材集中配送工作,规范药品耗材配送行为。附属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和康复医院通过世界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CPA)评估认证。附属人民医院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临床)。附属第二人民医院5名医师获评福建名中医,在省卫计委组织的第三方问卷调查中,患者满意度位列省属医院第2名。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康复研究中心,建立认知康复研究基地;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证研究基地,设立中医健康管理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借鉴CARF认证工作模式,建立康复评定一体化诊疗模式;完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研究成果“福建省脑卒中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践研究”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福建工程学院】2014年,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数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体育教研部等13个院系(部)及继续教育学院。另有国脉信息学院、软件学院、海峡工学院3个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校企合作”办学机构。设本科专业49个,涵盖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个学科门类。拥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拥有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工程管理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有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名单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7个。在校生26632人,其中本科生25344人。年内首次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5人,外国留学生7人。专任教师122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务教师41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93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人,闽江学者9人。办学以来,培养14万多名面向基层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有旗山、鳝溪、铜盘校区,总面积62.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13.6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2.47亿元。图书馆藏书近215万册。建成覆盖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人才培养深化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转型发展试点改革方案,启动首批36门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完成校内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土木工程专业高票通过住建部评估,成为国内首批以国际认证标准进行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之一。推进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实行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加入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订置“尔雅”网络通识课程,丰富公选课资源,实行考试考核方法改革。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并取得成绩,《土木工程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教授张建勋主编的《砌体结构(第4版)》和教授蔡雪峰主编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2门教材入选为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年内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学生获奖项370项,其中国际奖6项,全国类奖项111项,省级奖项253项。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挑战赛获全国特等奖1项。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获大学生部团体总分第三名。校管乐团演奏节目《阿什兰公园》作为全省器乐类甲组唯一代表,入围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活动现场展演。校学生艺术团原创舞蹈作品《闽都女学》参加2014全省教育系统教师节文艺晚会汇演。招生就业16个专业在本科第一批招生,福建省内本科第一批理工类投档线为523分。本科第二批理工类投档线507分,超出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线1分。福建省本科第一批文史类投档线568分,超出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线7分;本科第二批文史类投档线554分。办学以来第一次停止招收专科生。建立1500平方米创业孵化基地,培训500名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2014年有毕业生6711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91%,初次签约率为88.63%,分别比上年提高1.07%和1.53%,初次就业率和签约率继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师资队伍建设召开第2次人才工作会议,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决定每年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人,新聘请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苍霞杰出学者2人,苍霞青年学者1人,新引进26名博士。入选福建省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人。教授蔡雪峰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在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土木学院老师获一等奖,管理学院老师获二等奖。新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0人。19名教师考上省内外高校博士研究生,派出18人赴境内外高校进修访学。学科专业与平台建设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工程管理3个学位点通过评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点。首次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和国际留学研究生。获批设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获批设立首个省级社科研究机构“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中心”和省级“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省级科研平台增至17个。“福建省数控装备技术重大研发平台”获省级产业技术重大研发平台项目立项,总资助经费500万元。科研工作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科技部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1项,产学合作重大项目3项,省科技重点项目3项,软科学项目3项,省社科规划项目10项,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项,省教育厅A类项目31项和B类项目25项。完成专利申报148项,其中发明专利81项、实用新型专利67项;获授权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47项。“汽车玻璃塑料包边精密高品质成型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液压行驶驱动系统在工程机械中的产业化应用”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英诗汉译史论》和《福建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分别获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建文献汇编》(第二辑)共100册正式出版。联合企业立项5个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合申报“福建省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获立项,是学校首次作为项目负责单位和负责人申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突破。政产学研合作与西藏住建厅、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平和县政府、广州中海达公司等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浙江省永康市签约开展“科技架桥”对接活动。与省住建厅联合开展千名乡镇长和村建站站长培训及县级建设行政部门负责人培训,承担全省审计系统新进干部培训等任务。筹建福建工程学院泉州工程技术研究院,组织参加“泉州数控一代”推广工作。2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获“2014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新增驻福建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福建永强力加动力设备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获市政府认定。组织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优秀建言推荐工作,获二等奖2篇、三等奖1篇。林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11日召开,由福建工程学院与《文学评论》杂志社共同主办、福建教育出版社和正祥集团参与协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省政协副主席、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陈平原,商务印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卢仁龙等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围绕林纾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林纾文化精神与实质、林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林纾的翻译成就、林纾的艺术成就、林纾与教育等选题,展开讨论。第三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12月1—2日举行,由省教育厅主办、福建工程学院承办。1日上午校长蒋新华主持主旨报告会,下午举办“校长沙龙”。2日,60余名台湾地区及省外高校校长和会议代表,参观学校数字化装备重点实验室和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对外对台交流落实“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交换生项目”等项目,选送7名学生赴美国交流学习,另有4人进入“中德国际工程师合作项目”。完成首批5名亚非留学生的入学工作。闽台合作项目2012级463人赴台湾学习,另选送校本部12名学生赴台湾高校交流学习。落实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德国BSK“赴德国高校短期研修”及学校“教师赴外访学计划”等项目,43名教师(其中赴台9人)通过国家、省级及学校资助获得赴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境)外知名高校研修机会。后勤保障旗山校区三期工程南区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节能评估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三期工程南区学生公寓项目施工图审核完成,三期工程南区教学实验楼完成设计招标。启动实施校园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旗山校区校园绿化景观提升设计,募集各方捐款近120万元,新种成树800多棵,移植380多棵。完成南北校区4个食堂社会化改革,改善师生就餐条件。学生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完成校园信息标准框架建设。

【福建江夏学院】学校主校区坐落在福州地区大学城新校区,新老校区占地面积109.876公顷,建筑总面积42.20万平方米。设12个二级学院和4个教学部,开办24个本科专业涉及6个一级学科门类。牵头组建“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协同创新中心”入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组建“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社科研究基地。2014年,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培育)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专业类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省级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13门,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个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4项。新增本科会计学和土木工程专业,6个本科专业通过省学士学位授权评审。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与清华大学共建“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土木工程材料研究中心”,有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研机构1个以及校级科研机构21个。5个省级学会和研究会挂靠学校。主办《福建江夏学院学报》等3个中文学术CN期刊。有全日制在校生15709人,毕业生就业率98.6%。全年资助困难学生5523人次,发放资助款1426.3万元。师资队伍学校教职工931人,专任教师697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23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29人。拥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省杰出科技人才1人,省第一批6类特支人才“双百计划”人选1人,省优秀人才1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5人。年内引进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7人,入选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选派59名教师到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大学进修培训。合作办学2013年,省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办好福建江夏学院”作为重要条款之一,明确提出:支持福建江夏学院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学校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备忘录,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实验室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战略支援合作,全面支持学校办学水平提升。2014年,通过SQA年度外审,与美国麻省大学等国外大学拟定“3+1”合作办学协议书。首批198名学生赴台湾东海大学和万能科技大学学习。学生工作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多项;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赛获国家级立项20项,省级立项40项。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获2金3银6铜等45个单项名次,以总分163分获大学生部代表团总分排名榜二等奖,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基础建设新校区一期工程于2009年竣工,年内再建二期工程,新建2号、3号楼学生公寓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7号楼教学实验楼群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新入库固定资产2152.31万元。新增图书6.4万册,馆藏纸质图书总数达到147万册,生均91.4册。科研工作获各级各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项目立项10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6项、厅级项目49项。省级社科研究基地“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获批。到校科研经费933万元。学校教师出版专著5本,编著4本;在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9篇,核心期刊发表87篇,出版专著编著9部;申请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学校承办“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和实验室联合会——确定混凝土裂缝扩展双K准则的试验方法技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等国际与全国性学术活动,以及省级学术会议5场。入选福建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1人,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项,获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三等奖1项。

【闽江学院】2014年,学校确定“东南区域知名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全校教师1100多人,校舍面积58.16万平方米,各类藏书265.66万册(含电子图书)。6月,经省委研究决定,庄毓敏聘任为闽江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年内制定《闽江学院章程》,报省教育厅核准。编制《闽江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目标管理责任书(2015—2017年)》,提出今后3年学校和系院在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服务需求、改革创新、党建思政等方面的主要任务。推进信息公开、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工作。成立校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制定《闽江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出台《闽江学院重大事项征求意见制度》《闽江学院领导班子定期听取和研究解决干部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制度》《闽江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系院制度》等制度。学科专业建设服务海西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建设、对地观测与信息获取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高端装备光机电控制研究中心建设、闽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团队建设等4个项目获批2014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立项,获批经费1100万元。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航工程、轻化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并首次招生。人才培养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本专科生5552人(本科5152人)、硕士研究生10人,应届毕业生5657人,年终就业率达98.8%。深化公共必修课程改革,加强校选课开设,推动网络课程建设。获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组织各系院制(修)订2014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发布《闽江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成立闽江学院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大学生创业基地,入驻6个创业团队,其中4个项目注册成立公司。发布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93项,省级奖项125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中,获国家级立项20项,省级立项40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银奖1项。研究生教育出台《闽江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闽江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办法(试行)》等研究生管理制度20余项。开展硕士生导师遴选和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接受服务国家特需专业硕士项目试点中期考核。13名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师资队伍建设出台或修订《闽江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办法(暂行)》《闽江学院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办法(修订)》《闽江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暂行规定》《闽江学院教师、实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试行)》等文件。引进调入3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人,具有副高职称1人。科研与服务地方修订发布《闽江学院科研奖励条例》《闽江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考核意见》《闽江学院横向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科研管理文件。整合校企资源,成立闽江学院卫星导航与空间信息工程研究院、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五缘文化研究中心、法律社会工作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获评省高校优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福州市地理信息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复依托学院立项建设。新增科研立项国家级5项、省部级20项,新增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46项,完成6项技术开发合同认定工作,申报专利23项,获授权专利3项。1个项目获2014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教师获福建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为省统计局、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等部门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与省市多家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协助福州市旅游局做好旅游人才培训。校园文化校艺术团受国家汉办委派赴加拿大巡演并参加布鲁克大学50周年校庆活动。举办校第十三届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记者风采节”等品牌活动。邀请省人民艺术剧院到校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将校园文化活动移植到易班网,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网上网下联动,学生易班网注册基本实现全覆盖。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164支,有12761人次参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活动。1个基层团委获“2013年度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3个基层团委获“2013年度福州市先进基层团组织”。年内学校通过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学校复评。校园建设规划建设校园第7期工程。新华都商学院大楼投入使用。启动软件学院大楼和学生公寓4区10号楼建设。做好长乐路校区土地盘整和搬迁重置工作。启动新一代“智慧校园”规划,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制订后勤服务外包招投标方案,建成教工餐厅。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构建平安和谐稳定校园环境。南、北大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上街公安分局荷塘派出所在校正式挂牌成立。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核心任务,践行“政校企合作,内涵式发展”办学理念,制定《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章程》。学院有9个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机械工程系、交通工程系、计算机系、人文系、管理系、财经系、应用外语系、商贸系)、2个部(公共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2个二级学院(金科网络技术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个中心(电大与继续教育中心)。在校生18180人,其中全日制高职在校生7090人,应用型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6人,各类成人学历在校生11014人。年内招聘急需紧缺专业教师22名,选拔3位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养,引进台湾籍留美博士、全国技术能手、工科博士等优秀高层次人才;推荐6名教师赴国外访学进修,选派2位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访学。启动26.67公顷预留用地征迁工作,学院二期工程基本完成;学院占地38.19公顷,建筑总面积19.32万平方米,年内省市拨款2703.51万元,财政生均拨款达8286元。教学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院长林承超主持的《政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项目成果视频在教育部“职教优秀教学成果大讲堂”专门网络平台全国播出。在2014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基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本地化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特等奖,《政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获一等奖,《工学结合实践项目创新设计与系统实施》与《数控专业群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获二等奖。新增专业经省教育厅评审,学院新增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控技术、会计电算化3个省级示范专业,配套专项经费142万元。至年底,学院省级以上办学标志性成果累计达97项。新增电梯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3个工科专业,满足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政校企一体化办学校企共建思科网院实践与创新中心、福建电梯职教集团、国际教育学院、金科网络技术管理学院、长乐纺织学院等重点项目,校企共建专业、共建教学团队、共建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合作开展招生与就业服务等事项。培养培训一体化特色实践全年学院开展4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组织16048人次考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其中在校生10873人次(1421人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鉴定认证),社会考生5175人次;学院开展农民工培训、摄影基础知识培训、二级建造师培训、酒店服务与管理人员培训、执业药师证考前培训、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电工培训等各种社会化培训,完成培训13128人次,比增2298人次。专兼教师一体化探索推动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建设“三能”(能教、能练、能开展应用研究)教师团队。暑期,学院72名教师到52家企业进行实践锻炼,16名教师参加省培训。年内学院新增28名“双师型”教师,有“双师型”教师15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70%。聘请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11名,行业企业兼职教师91名,构成一支合理、稳定、高素质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产学研工作学院提出构建“产学研”新型高职校园形态,提升学院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思路。全年学院投入495.49万元建设实训室,改善集“教学、培训、竞赛、鉴定、技术开发”五位一体的八大实训中心。注册成立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及子公司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院级社会服务机构,为企业解决应用研究、开发服务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实际难题。开展校企合作,与网龙、时代华奥、天狼星等企业共建10个“校中企工作室”,推动师生结合企业项目进行毕业设计、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承办2014年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7个项目;参加2014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获团体一等奖,其中13个项目获得一等奖、9个项目获得二等奖、12个项目获得三等奖。11个项目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1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出台《科研及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等科研管理制度,规范学院科研管理工作。2014年度学院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院级以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数36项,其中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立项项目27项,省部级科研立项项目5项;横向项目(包括技术服务)9项。学院教职人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或被EI收录的论文10多篇。院长林承超获省第二届清海杯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副院长刘松林获优秀理论研究奖。全员育人工作推进第一、二、三课堂活动有机融合活动,围绕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巩固与创新二三课堂活动体系。与福州火车站合作开展春运、暑运师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开展4年,成为学院第二三课堂活动的品牌;召开全国青年运动会志愿者招募大会,学院挂牌成为“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志愿者招募培训基地”。学院在省第十五届大运会中获2项团体冠军、3项团体第三名、1项团体第五名,获单项10金、3银、4铜。学院啦啦操代表队获全国啦啦操冠军赛大学生甲组花球自选动作、花球规定动作2项冠军。思政课改革制定关于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的若干规定,开展“项目制管理,模块化教学”思政课教学改革试点,组织开展“中国梦、我的梦、大学梦”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将思政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思政课授课质量。建设“阳光心理之家”,依托学院成立市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协作中心。《如何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项目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合作办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会计电算化专业运行良好,同时引入中加计算机系统技术专业。11月学院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合作举办的艺术设计专业获审批通过。加强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闽台合作专业在校生493人,2014届闽台班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达99%,双证书平均获取率达96.5%。招生与就业全年学院计划招生2945人,实际录取2801人,学生报到数2591人(含参军保留学籍),报到率为92.5%。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比例达93.32%,6个专业录取平均分接近本二线,学院全日制在校生7090人。2014届毕业生1968名,年度就业率98.6%,签约率91%,留在福州市就业的达63.8%.社区大学“南仙茶摊”学习圈学习圈活动传承与传播福州老传统及闽都习俗文化,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并有媒体长期跟踪报道,获得广泛社会影响,该项目获福州市社区教育优秀品牌,参加茶摊文化学习的市民达4000余人次。励园文化建设编印《励园道德规范手册》《励园》简报;开办励园道德讲堂;完善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微博体系;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志愿服务,持续深化共建共创文明社区工作,学院“关爱特教关注同伴”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社会实践项目作为市属高校唯一项目入围省红十字扶持项目,3个艺术表演类节目和3项艺术作品在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评比中获奖。学院被评为AAAAA级“平安校园”和“安全标准化建设二级达标学校”。学生工作建立为学生办实事制度。2013—2014学年确立的“筹建大学生创业园、组建师生工作室、成立阳光心理之家”等10个为学生办实事项目完成,9月启动2014—2015学年为师生办实事项目,主要为“建设学生课程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学生收费查询系统、学生公寓一期网络改造”等14件实事。发挥学生委员会作用,支持学生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与服务委员会、学生提案委员会、学生公寓监督与服务委员会、学生读者委员会、学生食堂监督与服务委员会,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加强自我服务,提升综合素质。年内学生创业项目获2014年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与福建省中小企业商会合作,企业家讲师团入校开展职涯成长对话沙龙,探索并实行职涯导师制;首批9个项目入驻学生创业园开展创业活动,2个项目入选省第三届大学生“创业之星”项目并获团省委创业资金扶持。学院获首届海峡两岸(福州)创业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学生获省第六届职业规划决赛一等奖。7月,“馨声工作室”学生创业项目获全国中高职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申报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社会工作等3个新专业,获教育厅批准。加强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理工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教育项目,9月23日与塔斯马尼亚政府国际教育和培训部举行第4次合作洽谈会。2014—2015学年,主要面向福建招生,同时向山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等6个省招收部分高中毕业生。计划招生980人,其中五年制高职教育140人,高中毕业生840人。录取学生873人,其中春季高职招考招生182人,普通高考招生551人,五年专高职教育招生学生140人。校企合作与福州朗宁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圣安琴文化教育有限公司、福建省中小企业家商会合作。组织2场大型校企合作办学签约仪式暨企业家与大学生对话沙龙、“舞出我青春”国标舞主题沙龙。实训基地新增澳洲亲亲袋鼠国际早教中心、卓人潜能培训学校、博杰教育培训中心等。投资200多万元建成14间的校内实训室,分别有网络技术实训室、多媒体技术实训室、网站开发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实训室、商务英语仿真情景实训室、少儿英语教学实训室、企业办公仿真实训室、微格教室(一)(二)(三)、数学建模与电子图书资料室、小桔灯阅读指导与推广实训基地、学前模拟实验室、数码钢琴教室、艺术实训室。学生参赛获奖5月,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三等奖,其中电子信息类获得1个三等奖和优秀奖,旅游大类获1个二等奖和三等奖,文化教育大类获1个一等奖和2个优秀奖,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获1个三等奖和3个优秀奖。7月,在第三届全国高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类师范生片段教学竞赛中,教育系12级初等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的黄璐和肖剑同学在比赛中获“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艺术系学生在第十一届校园未来星——中国优秀特长生展示(测评)活动福建赛区中获声乐类民族唱法青年组金奖2人、银奖3人、铜奖1人。8月,组织学生参加·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福州站)中,取得大学甲组技巧啦啦操(全女组)冠军,大学甲组花球规定、花球自选啦啦操(全女组)一等奖;在第十五届福建省大学生运动会《啦啦操分项》的比赛中取得团体总分第六名。12月13—14日,在省首届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初教系柯跃智、谢燕云等7人获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学校获最佳组织奖。在全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中,获优秀组织奖、精神风貌奖,艺术表演类器乐《北管主题随想曲》获甲组一等奖,舞蹈《花语心愿》获甲组三等奖,合唱节目《春晓》《TheBattleofJericho》获甲组一等奖,艺术作品《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书法篆刻叶婷婷获甲组一等奖,《文林印稿》印屏篆刻王文林获甲组二等奖、《知止轩印迹》印屏篆刻刘晓芸获甲组二等奖,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论“儿童书法”的名与实》欧键汶获一等奖;《论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徐丽红获二等奖;《高职院校艺术活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王海波获二等奖;黄耀荣摄影作品《武夷印象》《成行——霞浦海边景观》获校长风采奖;“我和大艺展”征文《三百万像素摄影师》《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脚尖上的绽放》作者赖幼鹤、黄海珊、黄惠婵均获一等奖。在第五届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高校硬笔书法组获2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高校软笔书法组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并执行《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职工请假规定》《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职工在职进修学习管理暂行办法》。引进38名教职工,其中教研员5人,高校教师17人,辅导员4人,行政管理人员11人,军转人员1人。有30名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其中4人报读高校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参加其他研修、进修班23人。先后选送2名教师美国进修,选送2人到全国各知名重点大学作访问学者。福州教育研究院教育科研中心主任、数学教研员、高级教师郑新发获特级教师称号,研究院6名高级教师获省级学科带头人称号。就业工作2014届毕业生794人,其中师范生577人,非师范毕业生共217人。举办秋季、夏季大型校园供需见面会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专场招聘会和小型招聘会应需举行,举办福州纵腾网络科技公司、福州天路网络公司、福州九色鹿培训学校等专场招聘会15场。初次就业率(截止9月25日)师范生85.3%,非师范生99.5%。全省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考录用率33.2%。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创业讲座及比赛7—9月,校团委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创业创新赛事,“翰墨书院”创业计划获2014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有4件作品获银奖,4件作品获铜奖,6件作品获优秀奖;在省首届“创青春”公益创业赛中1件作品获铜奖;在省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1件作品获三等奖。9月20日—10月12日,举办“圆梦工程”大学生创业培训班集中授课,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及团队组建、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新创企业人力资源与运营管理、创业形势分析与优惠政策解读、商务礼仪与沟通技巧、连锁加盟创业分析与商圈店址、评估创业项目挖掘与评估、创业营销策略、创业沙盘等讲座和活动。科研工作整合校际教研员、高中兼职教研员、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等多支队伍,组建“学科教研工作室”,发挥名优教师团队优势,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规划、学科教学指导、学科教学质量测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等。每个学科教研工作室人员为10—15人,首批成立22个,第二批成立9个,成立31个学科教研工作室,全年开展学科教研工作室活动173场次,约6824人次参加。同时聘请学科教研顾问,借助高校教育专家和省级研训部门专家力量,提升学科教研专业水平,中小学每个学科聘请2—3名学科教研顾问,聘请49名学科教研工作室顾问。教研员主持或参加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44项、市级课题36项。教研员的研究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28篇、在准印刊物发表10篇、收入其他汇编27篇。教研工作建立健全由市级教研部门统领,县级教研部门分区域组织,学校教研组具体落实的三级教研网络。基本形成区县教研室例会制度保障机制、区县教研员研讨制度,每学期初召开全市中小学教研室主任例会,部署新学期全市教研工作计划,并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教研经验交流和研讨。全年举办区县中小学教研室主任培训会2场,64人次参加。建立市县两级教研员分学科召开教研工作会议的制度,全年举办区县各学科教研员培训会37场次,820人次参加。每星期二组织教研员下校听课、调研日。结合课题研究或教学存在问题,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全年全体教研员下校达1265所次,参加集体备课769场次,听课3145节,评课2138节。根据市质检、中考、高考、小学抽考等质量分析情况,重点选定某些区域或学校开展调研,并集中向学校和教育行政反馈。全年组织专项主题调研167场次,33190人次参加。针对高三毕业班教学,组织教研员和学科教研工作室成员到7个县(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专项教学视导活动17场次,共5320人次参加。举办全市性教学开放周(日)活动,在42所中、小学举办市级教学开放周(日)活动,涉及中小学所有学科,开设1145节公开课,评课834余场,举办教育教学主题论坛52场,参加活动的省内教师达23450人次。4月23—25日和9月24—26日,教研中心分别组织2014年春季福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学术论坛高考研究分论坛和2014年秋季福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学术论坛高考研究分论坛。论坛的主要内容有:2014年高考试题分析及经验总结;高三复习教学策略研讨。参加本次论坛的有全市各县(市)、区、民办高中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9个学科的高三学科集备组长;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中教研员、高中兼职教研员近1300人。全年举办市区学校学科教研研训、举办高、中考研究论坛活动等475场次,参加研训教师达57033人次。10月中考10个学科分别举办10场中考研究论坛,约1150名初中学科骨干教师参加论坛活动。主要是分析当年全市中考情况,研究初中教学存在的问题,研讨新学年教学策略。12月,教研中心举办2014年中学教师命题培训,培训分3个阶段进行,举办培训38场,2850人次参训。小学各学科、学期教育、特殊教育,根据教学重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研,全年召开大规模的现场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33场,12560人次参会;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全年组织小学各学科教研活动61场,其中语文学科10场,品生品社学科6场,数学学科20场,英语学科10场,科学学科6场,特教9场,培训达15209人次。5名教研员分别开设学科专题讲座39场次,活动6230人次。下校开展教研指导活动,进行指导集备161次,听课593节,评课318节。举办福州市“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康复”专题研训、福州市“中小学生学习及情绪障碍的诊断与辅导”专题培训、福州市特殊教育论文写作与教育科研专题研训等专题会议,参会教师510人次。组织开展体、音、美技能学科教研、观摩活动,3月15日、4月9日、4月15日、5月22日分别在三中金山校区、乌山小学、福州群众路小学举办初中体育教师、高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的《武术健身操》《队列口令训练》《拓展游戏训练》培训,400多人参加。4月28日,“2014全国首届基础音乐教育名师福州讲坛”在福州教育研究院旗山校区报告厅开幕,600多人参加。5—6月先后在福州市宁化小学举办“福州市小学书法教学观摩研训活动”;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举行福州市“小学水墨画教学研讨暨构建中小学美术课堂导与学策略研究课题活动”。6月举办福州市中小学美术录像课比赛。6月22日在闽江学院附中举行“福州市体育教师技能大赛”,400多人参赛。11月7日组织福州市小学首届“儿童歌舞剧”展演活动在福州格致中学音乐厅开幕。12月7日由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州教育画院、厦门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芬达品牌联合主办的“2014年福州市中学生漫画大赛”现场命题创作比赛在福州四中举行。教学比赛活动7—10月针对优秀青年教师举办为期3个阶段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除教研中心统一开设的公共课程外,分39个学科组开展针对本学段本学科的技能培训。整个培训设470场次,约2400人次参加培训。中小学各学科组织推选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全省各种教学大赛,福州市参赛教师获全国一等(特等)奖8人、全国二等奖6人、省一等奖36人、省二等奖24人。开展2014年教育教学论文征集活动,面向中小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开展教育教学论文征集活动,评选出教学论文651篇,经审后分学科进行汇编。按每两年开展一届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从2013年和2014年两年的论文汇编中,评选出优秀教学论文,分设一、二、三等奖颁发市级优秀教学论文获奖证书。举办2014年优秀“微课”评选活动。在各学校和各区县推荐基础上,教研中心组建各学科专家组,根据教研中心制定的《微课评价标准》对征集到涵盖幼教、小学、中学各学科的872节“微课”进行评审,评出一等奖102节、二等奖190节、三等奖296节,获奖微课占选送微课的68.6%。教师继续教育3月,福州市中学第四期(地理、历史)名优教师影子培训开班,小学音乐名师到北京访学办;举办福州市中学第十一期(生物)中学名优教师高级研修班。6月,聘请北京2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在培的700多名中学骨干、名优高研班学员开设2场专题讲座。10月,举办福州市中学第十二期(政治)中学名优教师高级研修班。11月,福州市中学第五期(化学、生物)、第六期(体育、美术、音乐)名优教师影子培训开班,培训为期半年;举办福州市第二期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福州市9期幼儿园骨干教师开班。12月,举办福州市中学名师工作室高级研修班。中小幼教师全员岗位培训,涉及2万名中学教师的岗位培训,继续采用“三位一体”新模式——网络培训、校本培训、集中面授三结合,人均接受50学时培训,年培训量近30万人次。集中培训组织中小幼25个学科,68个班级,开设培训272场。校本培训在专家引领示范校辐射下,在全市70多所中学铺开,各校开展各具特色的校本培训活动675场,参训教师达.108万人次,同时福州教育研究院组织市区178名各学科名优教师组建27个校本培训学科指导组,到20所中学,下校指导93人次。送培下县采用分学科送教下县和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形式,人均接受72学时培训,全年1万名县(市)中级职务教师及民办中学中级、初级职务教师,初中高级教师参加培训。开展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分为岗前集中理论培训和见习期实践跟踪培训两个阶段,有中、小、幼新教师700多人参加培训。每名新教师必须接受120学时培训。“名师工作室”管理成立20个中小幼名师工作室,有213名成员和4名顾问。年内组织名师工作室开展各级各类讲座、公开课、示范课、送培送教下县等活动近200场,送培下八县活动近100场。名师工作室网站与福州教育研究院官网站对接,各名师工作室网站平均月点击量约2000次,部分工作室网站每月2万多浏览量。网站逐步完善优质资源共享,传播课改理念,研究中高考,在线答疑解难等功能。组织名师工作室开展课题研究,年内各工作室在研国家级、省市级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中学语文、数学、物理工作室通过福州教育研究院向福州市公开“示范讲学菜单”,供各地各学校根据各自需要自主选择约课。市教师继续教育网完善“福州市教师继续教育网”,对培训过程中的课程设置、报名、编班、考勤、考核、评价问卷、数据统计、选课、选班、师资库等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同时建立全市教师信息库、专家资源库、学习交流平台、短信群发功能等,将培训工作的各阶段管理全部纳入“福州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协助开发“福州市名优骨干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通过对全市名优骨干教师基础数据采集管理,电子化完成对名优骨干教师常规管理和工作量考核,同时通过年度数据采集,掌握骨干教师成长过程,科学指导全市名优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心理健康工作4月29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辅导人员赴闽侯为“4·28闽侯撞人事件”受到伤害的师生作心理辅导。5月8日,由校学生处、团委、人文社科系联办的校“第六届5.25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月”开幕式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教学楼1018教室举行。5月27—28日,福州市“首届中小学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在宁化小学三楼报告厅举行,35所中小学校参加决赛。6月26—28日,举办福州市“萨提亚工作坊”专题培训,来自马来西亚的萨提亚培训导师博士林文采带领学员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心理需求,了解父母和家庭里的其他成员言行是对孩子产生的影响。11月1—7日,偕同特教联合举办福州市“自闭症儿童发展特点与教育康复”专题研训活动,活动邀请到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教系的博士林云强、陈冠杏。12月2—4日,举办福州市“中小学生学习及情绪障碍的诊断与辅导”专题培训,中国台湾高雄心理学专家林培雄做讲座。12月19日,由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主办的“大篷车送辅导下乡活动”在永泰实验小学举行。大学生“校园之星”评选活动4月,举办学校首届大学生“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之星、智慧之星、专技之星、励志之星、孝敬之星、公益之星、阳光之星、、运动之星、才艺之星、服务之星各1名。在“五四”表彰大会上,对“校园之星”进行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将“校园之星”的先进事迹在校园网上公示,在校园橱窗展示。校园基础建设11月14日,福州教育学院新校区二期建设项目开招,项目将建设2座学生宿舍楼,1条400米跑道及东大门,建筑面积4578.27平方米。12月11日,福州教育学院新校区二期建设项目开始动工试桩,施工中标单位是福建省桃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是福州市广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