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年鉴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2016-07-1312-00-00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作者:郑姿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年鉴事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出版种类已发展到2000多种。然而,纵观地方综合年鉴的现状,对其编纂质量虽然不敢妄加断言,一概而论,但部分城市综合年鉴的质量问题,还是很令人忧虑的。如何提高年鉴的质量,让年鉴多出精品,笔者认为关键因素是编辑。编辑是年鉴“产品”的加工者和把关人。年鉴编辑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年鉴“产品”质量的高低。下面就来谈谈成为一名称职的年鉴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事业心和责任心

编纂年鉴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业,但它又是任重道远,工作艰苦的一份苦差事。目前,由于年鉴工作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还处于冷门,年鉴编辑的工作成果也不容易被认可,其切身利益往往会被忽视。又由于社会地位不高,编辑在年鉴的编纂过程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特别表现在组稿阶段,一些单位对年鉴工作不重视,在他们的各项工作中,为年鉴供稿属于附带性的,处于次要地位,参加组稿会议有的撰稿人嫌麻烦,向他们要稿件更是三番五次地催;在审稿阶段编辑接到来稿后往往要反复几次对其加工,或删改,或调整,遇到条理差的稿子有的部分甚至需要重写。如果年鉴编辑不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对年鉴工作的执着,就不可能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性子,力争收齐所有该入鉴的资料,保证年鉴资料的详实。就不可能精益求精,为编出有一定水准,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年鉴而努力工作。

年鉴具有“存史、资政、教化”之功能,这就决定年鉴编辑要有很强政治责任感、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政治责任感:年鉴编辑工作与纯学术工作不同,有其鲜明的政治色彩,这就要求年鉴编辑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在编辑工作中把握好政治思想导向,用政治的眼光去审视、编辑、检查年鉴稿件,避免在年鉴上出现政治性错误。

历史责任感:年鉴是一部现实性很强的工具书,也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年鉴编辑要有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稿件认真检查,区别真伪,准确、客观、公正地记载历史事件。

社会责任感:地方综合年鉴是全市的一个窗口,是市内外人士,特别是市外人士了解该城市的最好途径。年鉴编辑要充分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切实发挥“鉴”的作用,服务经济发展,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还要充分了解不同的读者群,掌握他们的需求,不断改进年鉴编辑工作,使年鉴更加贴近读者。

二、熟悉年鉴编纂业务

年鉴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重要文献和其他信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它对总体框架的设计、栏目的设置、条目内容的编写,文体文风的统一等都有相应的规范,年鉴编辑要熟悉这些规范,并在编纂年鉴过程中遵循其规范性。掌握年鉴框架设计和条目的编写要求。同时在坚持审稿是年鉴编辑工作中心环节前提下,具备组稿、撰稿、校对、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多面手。组稿,年鉴编辑要有自己的主导意识,把撰稿人的写作习惯引上年鉴体例的轨道,并通过对相关年鉴资料日常积累,纵观全局,对来稿有控制能力,而且又要有为作者服务的辅助意识,启发作者适应读者的需求。审稿,要充分发挥其捕捉信息和审定信息价值的能力,从全局的高度,对稿件再筛选,以增强年鉴信息价值。同时面对稿件,编辑要像战士进入阵地一样全神贯注,不仅注意字、词、句、标点符号、数量用法、计量单位的规范,还要防止政治性、知识性和事理性差错,要理清思路,做到文通字顺,简明畅通,达到“多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校对,要做到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要保持稳定的心境,心静如水,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进入校对角色,发现并改正原稿和校样上的各种差错,从而提高校对工作的效率。在方法上可用个人校对与交叉校对相结合的方式。因为一个人的知识面是有限的,编辑在校对自己较为熟悉的编纂内容时很难找出缺点。利用交叉校对(特别是校是非)会减少这方面的疏漏。同时编辑之间互相探讨,能取长补短,提高业务。撰稿,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能写好辅文。整体设计,包括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外部装帧要懂得开本的选择,装订样式的确定,纸张材料的选择以及封面、环衬、扉页、插页等的设计。内文版式要懂得字体、字级的选择,文字的排版以及图文在版面上编排等。整体设计质量,是提高年鉴质量的重要方面,需要靠编辑的设计思想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年鉴编辑应该具备富有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年鉴史料的记载和信息的传播,有赖于字符的准确。试想一下,修改稿件的人,其语言文字能力不能强于作者,怎么能修改好别人的稿件呢?因此,年鉴编辑要加强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的规范和出版标准的学习与应用。必须下功夫潜心学习,掌握扎实的文字功底,具备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遣词造句得心应手,才能使年鉴的语言准确、简洁、清晰、流畅,增加年鉴的可读性,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

四、熟悉地情、行情和所编辑的对象

年鉴作为记录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各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其稿件内容涉及面很广,编辑对所编年鉴相关的重要知识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首先要了解本地地情,包括本地党委政府每年颁发的重要文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新闻媒体的典型报道、专家学者的相关研讨文章等,通过学习做到熟悉情况,胸有全局,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掌握编辑主动权。其次,必须对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略通一二。如果连稿件中有关编辑范围内的术语都搞不清楚,是不可能编出好稿件的。不熟悉编辑对象,即使你有较高的文字表述技巧和编辑水平,也不能准确地驾驭稿件内容,即使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问题,但该增什么,或该删什么,也就无从下手。所以说编辑水平的高低,不仅表现在文字表述的功底上,而更多的是反映在对编辑对象的熟悉程度上。一个称职的年鉴编辑应当努力研究稿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自觉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把主动了解熟悉编辑对象作为一种职业习惯,时时留心了解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方面的要闻大事,在编辑稿件时注意认真把握。

五、具备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与年鉴编纂、出版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现在各单位电子来稿都是通过网络信箱传送到编辑部,编辑审稿时就可直接在计算机上充分利用计算机功能对稿件进行加工、审核,并通过局域网达到资源共享,实现编、排、印一条龙。这样不仅加快编辑工作进程,而且也节省成本,提高质量,缩短出版周期。所以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信息时代年鉴编辑必备的素质。同时年鉴出版的数字化、网络化也要求年鉴编辑提升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运用网络知识浏览国内出版发行的年鉴,借鉴先进年鉴的做法和构想,这是年鉴编辑提高业务的重要途径。

总之素质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但根本的途径就是学习。形势在发展,新生事物在不断涌现,我们的学习也永远没有止境。如果每一位年鉴编辑都能树立起强烈的学习意识,并不断在实践中加以研究与探索,那么高素质的年鉴编辑就会不断涌现,精品年鉴也就会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福州年鉴编辑部)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