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天禄
李铁映同志指出:“今天的志书,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变革。”第二轮修志,就是要专记改革开放的历程、经验和成果,这是续志编修的重头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实现中心工作的转移。这一时期,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发展市场经济、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社会、经济进入大变革、大发展、大变化的崭新阶段。续志就是要充分反映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否则志书就没有生命力。
因此,续志篇目设置要贯穿改革开放这一主线;围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这两大课题。坚持继承创新、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突出重点与特点这三个原则,进行深入调研、探讨。在首届修志经验的基础上,吸收长处,勇于创新。福州市县(市)、区志篇目设置就是基于这种考虑的。
下面就区志篇目设置问题进行某些尝试和探讨。
福州市区志篇目设置,首先是继承上志篇目的成功做法,如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门类设置办法以及归属得体、领导得当等,这既是上志篇目设置的成功经验,又是续志篇目设置的基本要求。其次,根据区志记述的基本内容和各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小编结构,保留上志基本篇,创立新型篇,增设综合篇,突出特色篇,把住重点篇,调整部分篇。在编写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篇目结构。
一、保留上志基本篇
福州市区志篇目大的类项是从首届志书中继承下来,如政治部类的政党、人大、政府、政协、群团、公安司法、劳动人事、民政、军事;经济部类的农业、工业、交通、邮电、财政、税务、金融、商业、外贸、城乡建设;文化部类的科技、教育、新闻、广播电视、体育、卫生以及人物、附录等,与上志篇目大同小异,以保持两届志书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二、创立新型篇
福州市各区在改革开放中出现许多新兴产业、特色经济和新生事物,区志篇目增设专篇、专章、专节,加以记述。如《仓山区志》创立《开放开发》篇,设“招商引资”、“‘三资’企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对外贸易”、“外事往来”、“科技园区”、“投资区”等章、节;《台江区志》篇目创设《基本国策》篇,设“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章;《晋安区志》、《鼓楼区志》在《公安司法》篇中,创设“综合治理”章,《台江区志》在该篇中,创设“见义勇为”节。许多区志增设“精神文明建设”、“人才市场”等章、节。马尾、台江、晋安、仓山等区志还创设《专记》篇,有“马尾开发区专记”、“保税区专记”、“江滨大道建设专记”、“台江水产批发市场专记”、“棚屋区改造专记”、“中亭街改建专记”、“工业路变迁专记”、“寿山石文化专记”、“仓山工业小区、工业集中区专记”、“再就业服务中心专记”等,使志书的重点与特点更加突出,点面材料更加协调,记述内容更具有可读性、感染力。这也是区志篇目设置的一大亮点。
此外,各区志篇目设置还创设《补遗正误》篇。按历代修志的传统作法,续志应改正前志的错误,补充前志的重要缺漏史料。
三、增设综合篇
志体注意横分,不利于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首届修志为弥补这一不足,创设综述体,“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是方志编纂的一大进步。现看来,各门类之间联系仍嫌不够,续志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特别要加强综合部类的宏观记述。除全志设概述外,每一部类都力求增设“综述”章,如“经济综述”、“政治综述”、“文化综述”等,略述源流,承上启下;提纲挈领,勾勒概貌;抓住重点、特点,记述断限内事物发展的轨迹。但“经济综述”、“政治综述”、“文化综述”,在福州市区志篇目中尚未见到。建议区志编纂者予以大胆尝试。
马尾、鼓楼、晋安等区志还增设《政区概况》篇,概要介绍政区内的乡镇、街道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综合情况,以弥补无修志的乡镇、街道系统材料之缺项。
福州市区志在篇下、章下都普遍设置无题概述或小序,这也是综合记述的一个形式,以加强记述内容的内在联系,增进篇目结构形式的和谐性、整体性、可读性。
四、突出特色篇(即突出城区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一)突出城区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各城区变化很大,硕果累累。城区环境保护深入人心,城区建设突飞猛进,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工业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商业贸易发达,饮食服务业遍地开花,城区管理井然有序……所有这些,都是城区特色的重要标志。它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龙头作用、主体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因此,福州市区志把体现城区特色的篇目昼设置得科学、详尽和内容很丰富。台江、鼓楼、仓山、晋安、马尾等区志的篇目都设有“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内河整治”、“房地产开发”、“房屋建设”、“道路桥梁兴建”、“建筑业”、“市容管理”、“工业改制、调整”、“工业园区建设”、“商贸服务业”等章、节。《台江区志》仅《城区建设》篇就设置10章41节,反映面大,城区特色显现。
(二)突出时代特色 续志作为断代志,就是要反映改革开放这个鲜明的时代特色。福州市区志篇目在反映时代特色的覆盖面较广,它贯穿于各个事物之中。《仓山区志》、《马尾区志》、《晋安区志》在经济部类中设置新兴的特色产业、特色行业篇、章,如“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科技产业”、“网络信息产业”、“证券信托业”、“‘三资’企业”、“社会服务业”等;《鼓楼区志》、《台江区志》、《晋安区志》在政治部类设置“党委重大决策”、“施政运行”、“廉政建设”、“党政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思想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建设”、“军警民共建活动”、“创建文明社区”等章、节,充分反映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文化含量、道德素养、科技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充分反映各种先进人物在改革开放中的敬业精神、献身行为和高尚情操。所有这些 ,都是时代特色的生动体现。
(三)突出地方特色 鼓楼区、仓山区为突出地方商业网点特色,区志专设“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超市”、“连锁店”、“专业街”等节;《晋安区志》在《文化》篇中设立“民间文艺之乡”章;《马尾区志》为突出港口区特色,设《马尾港》专篇;《仓山区志》为突出新区开发,在《城市建设》篇中专设“金山开发区”节;台江区处于闽江沿岸,篇目中专设“港口建设”、“防洪设施”等章。
五、把住重点篇
福州市区志篇目设置除一般共性内容外,还把住各区个性与重点事物。鼓楼区既是省、市行政中心,又是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故区志篇目中的政治和文化部类占得比例大,共有9篇61章242节;台江区是繁华商贸区、水上交通区,故区志篇目设置把商业经济,码头、桥梁建设等占有一定比例;仓山区各类学校多,又是福州市城区“南扩之地”,故区志篇目中的文化、科技、教育、旧区改造、新区建设等类目占得分量较大;马尾区是特区、港区、船政文化区、对外对台贸易区,区志篇目在诸方面下了功夫,设专篇、专章、专节;晋安区是农业区、矿产区、旅游区,区志篇目的《农业》篇、《水利水电》篇、《国土资源》篇、《旅游》篇所占的位置尤为突出。
六、调整部分篇
(一)适当合并 首届新志断限长,记述内容多,篇目设置繁。而区志续志断限仅有十多年,所记述的事物相对简单,故篇目设置不宜过多、过杂。福州市区志篇目采用小编章节体结构,对相近或相似的事物,合并成志,减少层次和类目,以利于综合记述。大部分区志把商业篇、供销合作篇、物资篇、粮油篇、石油烟草篇、外贸篇等合并为《商业贸易》篇;把文学艺术篇、戏曲篇、新闻出版篇、广播电视篇、图书档案篇、文物篇、体育篇,并为《文化》篇;把人口及计划生育篇、环境保护篇、土地管理篇,并为《基本国策》篇;把计划篇、统计篇、物价篇、工商行政管理篇、审计监督篇、计量标准化管理篇等合并为《经济管理》篇;把果蔬篇、林业篇、畜牧篇、水产篇、花卉篇,并为《农业》篇。
(二)个别舍弃 有些事物发展缓慢,首届修志已设篇、章、节、目,作了详细记述,续志再无更多内容可记,可不必再设专篇、专章记述,而将有关内容归入概述或恰当章节中简述之。这一类事物,有地质、地貌、土壤、姓氏、方言、习俗、宗教传入等。福州市区志续修没有再设《自然地理》、《方言》、《风俗》等篇。
至于本区无机构、全属于省、市驻区机构的,如金融、邮电等行业是否要记述,是否也要舍弃,福州市区志有两种作法:一种是按上志基本篇目,照记不误,不过只能作略记。马尾、鼓楼区志采用这种作法;另一种是驻区的省、市属机构,省、市志已有专篇记述,现区收集资料困难,则不记,篇目可舍弃,但在《凡例》中应加以说明。台江、晋安、仓山区志采用此种作法。
总而言之,福州市区志篇目与上届志书篇目相比,有很大的继承性,但也有很大的调整性,有弃舍,有新增,也有合并,做到突出主要的、强化综合的、归并常设的、舍弃不变的。根据记述内容多寡、位置轻重、发展程度,取决篇目“增、减、升、降、弃、并”,宜增则增,宜减则减,宜并则并,宜留则留,宜弃则弃。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志书体例的前提下,灵活掌握。
(作者单位: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