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福州曲艺 出人出书出伬
2016-07-1312-00-00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作者:曲  锋

近年来,笔者听到了不少关于福州评话与伬唱的滑坡言谈,什么“没人爱听评话、伬唱”、“福州曲艺要进入博物馆”,甚而至于说:“现在是评话、伬唱的尾(末)代。”等等。曲艺听众少了,聘定的东家少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但也不尽如此,也有想定书而定不到书的。笔者本身就是一例。我的连襟(俗称同门)前五年春,有一次托我定女评话名家魏惠珍于旧历六月初六到长乐县大溪镇老人会说书。每场愿出书金陆佰元。我曾为惠珍女士编写过评话本《三会桃花剑》、《帝王传》、《杏花姐》、《棍打薄情郎》、《王昭君》等,均灌成评话盒带,按理她是会给我面情的,然而,她回复说:“我刚从国外回来,在家休息期间,书都订满了,实在对不起,我叫个师姐妹去讲,好吗?”我说:“你的师姐妹,人家听众不喜欢。”可见不是评话没听众,而是听众要选择评话(含评话员与书曲目)。因此,曲艺要想争取更多的听众,尤其是青年的听众,关键在于出人出书出伬。

1964年中期,当时市里提倡编演现代书(曲),福州市曲艺团指导员陈能民亲自抓创作,注重出书,采取艺人与作者合作,根据小说、电影、戏剧等改编成评话、伬唱,出了大批书曲目。有黄天天与陈竹曦合作改编的《龙江颂》、苏宝福与王怀宁(业余作者)合作改编的《红岩》、小神童与林光耀合作改编的《大闹平州》、陈长枝与方炳桂(业余作者)合作改编《地下航线》。吴乐天改编的《五朵金花》、毛钦铭改编的《智擒金兰芳》、陈云改编的《红色风暴》、林光耀改编的《夜探孤坟》、《海防线上》、《虎头岭》、陈水官改编的《槐树庄》、唐彰文改编的《兵临城下》及筱龙凤与陈奋吾合作的《上海时事》、陈润春演出的《打铜锣》、陈贵英演出的单档伬唱《小兵张嘎》。林光耀改编的《朝阳沟》,由邓兰金、钱振华等演唱,那年国庆节,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宫游园演出时,因该伬充满浓厚的喜剧效果,站在广场上的听众因人多看不见,有的干脆爬到树上观看。

当年,苏宝福的评话《红岩》敢与闽剧《江姐》对台;唐彰文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宫曲艺厅演讲《兵临城下》,听众超过电影观众;陈贵英演唱《小兵张嘎》,400个座位的曲艺厅坐下,只好把演出场地移到灯光球场。

有了一批新书曲后,福州市曲艺团副团长朱振声亲自设计新书新曲广告(78×48厘米)印刷几百份,分发到各个工厂工会及农村社队。还组织评话、伬唱小分队上北峰山区巡回演出。起到了曲艺轻骑兵的作用,深受山区农民欢迎。

粉碎“四人帮”后,曲艺又获新生。四出短篇评话,名扬京华:《千金买骨》(作者陈竹曦、黄宝淦、毛钦铭)由评话名家毛钦铭、林木林演讲。1982年参加全国曲艺调演(南方片)获国家文化部颁给的一等创作奖、演出奖;《桐油煮粉干》(口述岳蚨蝶,整理毛钦铭、陈竹曦)选送1980年省曲艺调演获创作奖,并被选入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福州评话选》;《示众》(作者翁爱力)由刘民辉、陈如燕对口演出。曲本发表于《曲艺》月刊;《考验》(作者黄宗沂)由王秋怡女士演讲,获全国首届曲艺大奖赛创作鼓励奖、表演三等奖。四出全本伬唱,饮誉城乡:评话伬《十五贯》(改编者刘丹青)由伬唱名家邓兰金、钱振华等演出,由于曲本伬唱特点浓、语言生动、在天华曲艺场满座半个月。郊区农民还坐拖拉机进城观看;伬唱《祥林嫂》(林光耀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由伬唱名家陈润春、邓兰金演唱,在天华曲艺场地爆满了几场,其悲剧效果,令人潸然泪下,其中一曲[反二凡]充分表现人物心碎力竭到呼天抢地的悲哀心境。唱词是:

你嫁到我贺家五年长,

我共你五年光景梦一场。

我共你春愁衣衫冬苦被,

我共你日来挨饿夜受凉。

我共你历尽风霜半世苦,

我共你克勤克俭度时光。

都只望荷花莲蓬结到老,

又谁知贫贱夫妻不久长。

著名伬唱表演艺术家陈润春唱贺老六,既唱声,又唱情,高低自如,强弱随心。将贺老六临终的悲惨心态刻划得淋漓尽致,令人百听不厌,如罢不能;陈奋吾改编的伬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伬唱名家陈贵英演唱。1978年,她单档自弹唱全本《梁祝》,在天华剧场,上千个座位连满十几场。她唱腔字正腔圆,说表通俗流利,口风凌厉有锋芒。其中“楼台会”一场,听众至今不能忘怀;评话伬《莲花湖》(改编者林光耀)由曲艺说唱名家陈金木和闽剧名旦陈士心联袂演唱。他们配合默契,越唱越红,高台牌价,从每本15元,提高到18元。马年金秋,台湾陈湘琴小姐带领三山剧社艺友回榕探亲时,在福州闽剧院一团排演厅举行联欢迎会。会上,除了两岸剧界同仁清唱闽剧传统唱段外,陈金木与陈士心还演出了评话伬《莲花湖》全台。那胡琴、铙钹合奏,评话、闽曲轮唱的新颖艺术形式,使台下台胞观众不时响起喝彩声。该伬还由福建广播电台专录播出。笔者认定:振兴福州曲艺的三要素是:出人、出书(曲)、出广告。

出人。五年前,笔者高兴地看到福建艺术学校招收曲艺学员的广告,我想这一步走对了,曾记得,福州市曲艺团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招收了一批“民”字辈的学员,培养了评话新秀方民忠、刘民辉、陈如燕、黄民天等。当时,评话界女评话新秀有福州市曲艺团陈如燕、闽侯县曲艺团王秋怡、长乐县曲艺团魏惠珍。青年演员要在书台上多实践。我们曲艺会演也应与商演(商业性演出)相结合,二者不可倾斜。同时可以三人一组下乡演出,将一本书(曲)分为三大部分,书曲中情节滑稽的,让擅演喜剧的艺人演讲;书曲中悲哀场面,让善说青衣书的艺人演讲;有诉牌段子的,让牌钹好,嗓子亮,唱腔美的艺人演讲。好的演员一定要在大胆尝试中涌现。去年,福州市曲艺团新秀陈燕彬(2003届曲艺班毕业)赴湖北参加全国曲艺会演,演出黄宗沂先生编写的短篇评话《网上情缘》,捧回了文化部大奖。

出书(曲)。新收的曲艺学员要学会自编自演,不但学“正底”(按作者编写的本子演讲),还要学会“扮底”(根据简要素材,临台敷衍成书),因为扮底出书流程快;再者,老作者(含专业与业余)要提倡创新。如曲艺作家林光耀改编的评话伬《杨乃武与小白菜》,艺术新颖,唱做双佳。在福州市第17届曲艺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和优秀演员奖(表演者方民忠、林艳红)。全伬唱祠选登在2002年2月28日《福州月刊》(台湾)上。

评话剧《孔雀东南飞》取材于汉乐府诗歌。剧作家林光耀根据同名广播剧改编,由宋建松导演、陈德忠作曲、沈汉卿编舞、谢庆森担任舞美设计、陈敦担任灯光设计。他们均为省内戏曲歌舞界名家。福建艺校闽剧班学员伴舞。有益的改革将此地方曲种发出异样的光彩,适当的包装让古老的伬唱显示蓬勃的生机。2001年7月25日晚,在福州市光荣剧场首次公演时全场爆满。剧场外下了一场大雨,都没有一个观众离场,因为该剧是福州市曲艺团近年来在二度创作上最下功夫的一台戏。福州八中特级老师王祖鍫夫妇看完《孔》剧后,对作者说:“这出评话剧根据中学课文改的,改编很成功!以后可进校园演出。”因此,笔者以为,曲艺界中青年演员,淡季时,不要坐等东家来订书,应利用淡季空余时间,努力编写书曲,以应旺季之需,且以连台本书为好。

出广告。有个书迷说得好:“好书不怕没人听。只要你书说得好,不怕听众少。书说得好,一传十,十传百,听众会到处把你找!”此言不差,听众是活的广告。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甚至印刷书曲目节目单广为散发。2008年4月22日至28日,福州评话建国以来,陆续三次亮相央视3套《曲苑杂坛》,由评话作家林光耀创作的评话唱词·吟诵调:《三坊七巷多名人》。唱词是:

箸拍铙钹响不停,

春回坊巷唱名人。

三山两塔流光溢彩,

三坊七巷人杰地灵。

林公则徐禁鸦片,

虎门销烟传美名。

左海伟人功劳大,

放眼世界第一人。

历史名城传扬海外,

有福之州盛世太平。

这段唱词由女评话艺术家王秋怡演唱,她那种俏丽多姿,跌宕婉转的唱腔,在短短的两分钟吟诵调中,赢得台下观众三次热烈鼓掌。听惯了北方评书之类的京城曲艺听众,倍感福州评话唱腔之好听,更觉铙钹新奇、有趣。笔者相信,福州曲艺再创辉煌为期不远。

(作者单位:福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