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的起源甚为久远,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但地方志何时渊源,则说法不一。
主张“方志一源”说者认为,方志的源头只有一个。但何为源头?说法又各不相同。宋代司马光认为应归于《周官》,说:“《周官》有职方、土训、诵训之职,掌道四方九州之事物,以昭王知其利害。后世学者,为书以述地理,亦其遗法也。”(《司马温公文集》第六十六卷)明人田顼则认为方志的源头是《禹贡》:“《禹贡》,志之所昉。”清代学者洪亮吉认为最早的方志是《越绝书》:“一方之志,始于《越绝》,后有常璩《华阳国志》。”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最早的方志是《吴越春秋》:“东汉会稽郡人赵晔著《吴越春秋》,又有无名氏著《越绝书》,……开方志之先例。”还有一些人把方志起源或归于《山海经》,或归于《南阳风俗传》。
主张“方志多源”说者认为,方志的源头不是一个,渊源来自多方面,作为一种数量众多、体例多样、历史悠久的文化典籍的方志,在其发展过程中,是从多方面汲取源泉,逐步演变而成的。此种观点,古人已将现象多所述及。如《隋书·经籍志》记到“晋世挚虞,依《禹贡》《周官》作《畿服经》”,宋欧阳忞说到取“自昔史官之作,与夫山经、地志”,而后纂成《舆地广记》。但古人对此未作理论上的概括。近年间,有的学者参考前人说法,具体考察了先秦古籍与方志间的关系之后,认为“方志并非起自一源,而是多源;又,方志起源时间大约在战国,发端则在秦汉,魏晋乃具雏形,至赵宋始因体备而成定型。”(见黄苇所著《方志论集》第15页)并进一步指出,方志的源头有《周官》《山海经》《九丘》等书、古舆图以及某些民间传说。
(本文摘自:《简明方志编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