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组为第四纪全新世中晚期疏松沉积物。创名剖面见于长乐市潭头镇厚东村,全省沿海地区沿用。主要成因类型为海积—冲积层,分布于福州、长乐、连江等市县沿海、闽江、鳌江河口段,海坛岛芦洋埔平原及一些半岛和岛屿。地层剖面分为下、中、上三段。下段由海相灰黑色淤泥组成,局部地方(如闽江古河道)由中细砂、粘土组成,厚1.5~34米,埋藏于地下。中段分布最广,由海相及少量冲积相灰黑色富含腐植质淤泥组成,厚2~30米,掩埋于地下。上段由冲积相灰黄、灰色砂质粘土、粘土、砂砾石组成,厚0.5~15米,露出地表,含丰富化石,有人类活动遗迹。此外,在滨海平原、岛屿和半岛迎风岸带尚有风积层,主要岩性为黄、黄白色细砂、粉砂。石英砂含量高,分选性好,结构松散,厚2~20米,覆盖在海积平原或低丘上,构成滨海沙丘、沙垅、沙纹等风成地貌类型。在迎风坡上分布高程可达海拔60~70米。为较好的铸造型砂、水泥标准砂和化纤砂,闽江河床中则形成优良的建筑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