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岩系指地下炽热岩浆侵入地壳内凝固而成的岩石。福州地区侵入岩分布广泛,岩体百余个,露布面积约占福州市陆域面积的30%。主要呈岩基、岩株、岩瘤和岩枝状产出。岩石类型多,岩性复杂,有基性、中性、中酸性和酸性等岩类。根据碱性氧化物含量,尚有碱性花岗岩。其中以酸性、中酸性岩类为主。这些侵入岩均属中生代燕山期多次侵入活动而形成,它们与具有同源、准同生关系的同期火山岩,都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组成部分。按侵入活动时间顺序分为早、晚两期,其中以燕山晚期第三、四次活动最强烈、规模最大。较大的酸性、中酸性岩体有丹阳岩体、魁岐岩体、福州岩体、笔架山岩体、埔前岩体和三山岩体,中性岩体有莲花山岩体,基性岩体有官山岩体。
一、三山岩体
它为二长花岗岩体。沿北东向分布于福清市三山镇东壁岛、吉钓岛及平潭县屿头岛。岛间可能仍为本岩体,现被海水淹没及疏松沉积物覆盖。露布面积约80平方公里,呈岩株状产出。岩性为灰白色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貌表现为低缓的丘陵。岩体在屿头岛过山村侵入南园组,在后洋村被石帽山群以喷发不整合覆盖。为燕山早期第一次侵入活动所形成,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
二、埔前岩体
它为花岗闪长岩体。以闽侯县荆溪镇埔前村为中心,略成北东向展布。出露面积约90平方公里,呈岩株状产出。岩石主要为灰白色中粒花岗闪长岩,向边缘过渡为浅肉红色花岗斑岩。反映在地貌上中心地势低洼,向边缘逐渐增高,呈盆地状。岩体在福州郊区的下寮村、闽侯的头村侵入南园组。为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活动所形成,地质时代属晚侏罗世。
三、莲花山岩体
它为闪长岩体。位于平潭县城东莲花山一带,呈南北向近长方形的小岩株状产出,出露面积约10平方公里。岩石主要为深灰、灰黑色中细粒辉石闪长岩、闪长岩。岩体结构和构造比较复杂,是一个复式侵入体。岩石易发生球状风化,地形呈缓坡丘陵,其北侧为石帽山群所覆盖。为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活动所形成。同位素年龄值为140百万年,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
四、官山岩体
它为辉长岩体。位于闽侯县南屿镇高岐村官山,出露面积仅0.33平方公里,呈北北东向似钟状的小岩瘤产出。由于周围被第四系所覆盖,岩体产状不清。岩石主要为深灰色块状辉长岩。地貌呈弧丘。为燕山晚期第一次侵入活动的早期所形成,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
五、丹阳岩体
它为二长花岗岩体。分布于以连江县丹阳镇为中心,东至马鼻镇,西抵罗源县飞竹乡,南起东湖镇,北达中房镇,露布面积约580平方公里,为福州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岩石主要为肉红色略显紫灰、紫色中粒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西部边缘的矿物粒度由中粒变为细粒,形成边缘相。岩体于北、东部侵入南园组,西部侵入坂头组,南部为魁岐岩体和笔架山岩体所侵入。为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活动所形成。同位素年龄值88.8百万年,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
六、福州岩体
它为花岗岩体。分布于福州盆地及其周围低山丘陵,出露面积160平方公里,呈岩基状产出,在盆地内不少地方为第四系所覆盖。岩石主要为浅肉红色至灰白色中粒含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北部侵入南园组火山岩,东北部侵入燕山晚期第一次侵入岩体(官山岩体),中部被魁岐岩体所侵入。为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活动所形成。同位素年龄值为82.4~99百万年,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
七、魁岐岩体
它为复式花岗岩体。分布于福州市区东部魁岐及连江县一带,为长轴呈北北东向展布的矩形岩基,长26公里,宽12公里,出露面积300平方公里。由牛顶岩体(中粒花岗岩)、香炉岩体(碱性长石花岗岩)、快安岩体(碱性花岗岩)等岩性不同的约20个岩体组成。其中含钠闪石等碱性矿物的花岗岩被命名的碱性花岗岩,闻名于地质界。岩石主要为浅肉红色微带灰紫色中粒钾长花岗岩,以钾长石含量高(占64%~75%)、近直立的晶洞构造发育为特色。晶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大者可达30~50厘米。岩体边缘相矿物粒度逐渐变细。岩石坚硬,节理发育,常形成怪石峥嵘的花岗岩石蛋地貌,呈现各种令人入胜的岩景。岩体多侵入南园组中,西南部侵入福州岩体中,东北部侵入丹阳岩体中,西北部被笔架山岩体所侵入。为燕山晚期第四次侵入活动所形成。同位素年龄值为86~91百万年,地质时代属晚白垩世。
八、笔架山岩体
它为花岗斑岩体。出露于连江县潘渡乡至安凯乡,以浦口镇的笔架山为中心,故名。呈北东东向带状展布,长50余公里,宽1~4公里,面积137.2平方公里,呈火岩墙状产出。岩石为浅肉红色至紫红色花岗班岩,氧化钾含量较高,局部可达7.68%。局部也有细小的晶洞构造。地貌反映多为丘陵。岩体于北部侵入南园组和丹阳岩体,东部侵入石帽山群,西部侵入魁岐岩体。为燕山晚期第五次侵入活动沿连江—福州断裂侵入而成,地质时代属晚白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