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口分布差异
2016-08-0312-00-00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秦汉以前,福州属荒服之地,人烟稀少。东汉末年,在闽江下游及闽南、闽东、闽西广大地区,仅设一县。但闽江下游的福州盆地人口相对多一些。西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如闽者八族”,首次吸纳较多的带眷属的北方士族移民,促进人口发展和民族融合,人口呈点状分布。
  五代至宋代,特别是南宋偏安江南,中原大批难民辗转到福州落户,使沿海、沿江平原地区出现人口相对过剩,开始向境内山区和境外迁移,改变人口分布上集中于沿海、沿江平原地区的态势。
  明代实行海禁,沿海的渔民、船民和商贾谋生艰难,中期又有倭患和苛政重税,使福州地区人口持续下降。据《福州府志》载,万历六年(1578年)福州地区仅有户90648,丁口236438。
  清初由于海禁、迁界,居民被迫内迁,人口大量减少。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才下令恢复被迁人民的旧业。随后又改革农业税赋政策,鼓励农业生产,人口才得以增长。
  民国期间,军阀混乱,民生凋蔽,加上八年抗日战争,沿海各县几度沦陷,人口减少。民国34年(1945年)福州地区总人口为201.49万人,比清道光九年(1829年)减少49.20万人。


 宋淳熙九年(1182年)、明万历六年(1578年)、清道光九年(1829年)福州地区人口分布表


单位:人   

县 份

宋淳熙九年
丁口数

明万历六年

清道光九年

丁口数

比淳熙九年增减数

丁口数

比淳熙九年增减数

合 计

369489
(413849)

236438

-133051
(-177411)

2506916

+2137427
(+2093067)

闽 侯

178167

95607

-82560

937350

+759183

福 清

28694
(53054)

67915

+39221
(+14861)

764333

+735639
(+711279)

连 江

31653
(51653)

14803

-16850
(-36850)

174406

+142753
(+122753)

长 乐

58057

44114

-13943

132855

+74798

永 泰

27644

4212

-23432

262281

+234637

闽 清

26474

2941

-23533

105826

+79352

罗 源

18800

6846

-11954

129865

+111065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