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声(1899~1992年),字陶心,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7年(1918年),考入北京 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科。民国11年毕业,到山东济南黄台溥益糖厂附设酒精厂任技术员,解决糖蜜制造酒精难题,被聘为工程师。民国17年,应聘为国立中央大学 讲师。不久,转任国立劳动大学副教授。民国20年6月,任实业部中央工业试验所研究专员兼酿造试验室主任,分离出酒精生产酵母及阿明诺法所用根霉,为研究 阿明诺酒母混合法奠定基础;还分离出纯曲霉,缩短酱油成熟期,革新酱油酿造技术。民国21年,赴美国留学,入路易安那州大学,一年后获硕士学位,又到威斯 康星大学选修与工业微生物有关课程。民国23年回国,任远东最大的酒精厂--上海浦东白莲泾中国酒精厂总化学师。翌年,任国立交通大学发酵学特别讲座。抗 日战争期间,先后到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大夏大学、沪江大学、劳动大学、暨南大学任发酵学教授。民国30年起,任上海酒精二厂总工程师和技术 顾问,兼任江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上海酒精一厂技术顾问等。1955年,调上海轻工业研究所发酵研究室工作;次年研究成功“液体曲”, 促进酒精工业生产连续化。1964年,用发酵法成功生产谷氨酸。1972年起,带病撰写《中国微生物工业发展史》、《近代工业微生物学》,分别获全国优秀 科技图书奖、全国科技重大贡献奖。1979年,被上海科技大学聘为顾问教授;1982年,任生物工程系教授、系主任。陶声指导突破戊糖发酵生化难题,为利 用庄稼秆芯和蔗渣等农业废料发酵生产酒精开辟了新途径。作为中国工业微生物工程奠基人,陶声历任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分会理事长、上海化工学会副理 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发酵学会理事、中国酿造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陶声毕生从事微生物学研究、著述,除上述外,还有《酒精》、《发酵工业》、《农产 制造》、《酿造学总论》、《酿造学分论》、《高等酿造学》、《实用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实验》、《酶化学》、《抗生素发酵研究法》、《液体曲研究》、 《氨基酸与肌苷发酵》、《由糖蜜制造酒精之实地经验》、《应用廉价原料试酿酱油之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