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洲街道
2016-08-2309-42-59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位于台江区西南部,东面与苍霞、双杭街道交界:由闽江北岸向北,沿三捷河至三捷桥,再沿大庙路至延平路,转向东北沿延平路至复池路,转向西北沿复池路接伙贩街至白马桥。西面与义洲街道界线:从白马桥向西南沿白马河至河下桥,再沿北兴横路接健康街至闽江。南面与仓山区,以闽江为界。白马河贯穿境内中心地段。面积0.5平方公里,居民近2万人。街道办事处址设宫左社14号。辖后田、万候、同德、长寿、双洲、龙洲、竹林、三保、宫前、大庙、河下11个居委会。境内因东南邻苍霞洲,北邻义洲,取名为帮洲。明代,帮洲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沿江岸边有攀龙道、尚书道、沙埕道、拿公道等,为来自闽江上游、中游各地货船停泊和货物起卸的集中点所。其时,停泊在攀龙道一带的船只,最多时达千艘以上,沿岸街市繁华。境内乃裳路前身如万侯街,位白马河东岸,紧靠洪武道。在万侯街的闽清罐是爱国华侨黄乃裳的讲学场所。民国36年(1947年),为纪念乡贤黄乃裳,把万侯街改称乃裳路。清代道光年间,境内二保、三保、后田、石狮兜、万侯街、宫前社一带市场繁荣程度为福州之首。
  附:帮洲、洪武道、万侯街地名由来
  帮洲位于台江区西南部,闽江北岸,泛指同德桥西南、同德路两侧的地域。《福州百科全书》解释:“古系闽江沙滩,后冲积成沙洲,帮于南台,故名。”
  《台江区志》记述:“明朝期间,陆路交通不便,闽江成为水上航运的大动脉,闽北一带物产集中到福州转口销售,帮洲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尤其是沿江沿河岸边有攀龙道、尚书道、沙埕道、拿公道等……市场繁荣冠福州之首。特别是三保、万侯两街较出名的粮行有和记、兴记、义记、新兴、懋源、樟春、森记等家,成为较大粮市之一。”
  洪武道帮洲地区白马河上同德桥边的洪武道,直通同德街,接上杭路,是一个水上交通的重要道头。据《台江区志》记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派汤和、廖永忠率舟师从闽江口挺进南台(台江),在南门外打败元军,福州城内元守将开城门请降。明军从闽江口入福州城,舟师便在同德道头登岸,此后,就定名为洪武道,沿用至今。
  万侯街帮洲街道有一条路,接新闽街和江境头,下穿同德路,向南伸去,旧称“万侯街”。其实,街名不是“万侯”,而是“换头”。据传,明代朱元璋发兵入闽,从闽江口攻至台江,兵船顺白马河登岸,追歼陈友谅残部。陈的败兵熟悉路径,四散奔逃,躲入民居,把缠头的头巾解去,露出与百姓一样的发式,避免了杀身之祸。这一密集的村庄,后来开辟成街市,仍以这段历史的故事,称“换头街”。后因书面表达不雅,谐声改为“万侯街”,和附近码头“洪武道”相应。这里有座闽清会馆,辛亥革命前,黄乃裳住在馆内从事民主革命的宣传活动,1950年修路改名,为纪念黄乃裳的历史贡献,便改“万侯街”为“乃裳路”。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