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街道
2016-08-2309-45-34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位于台江区东南部,街道四至:东面与鳌峰街道相交,以连江路西侧光明港支流为界。西面与后洲街道交界,从瀛洲桥向南,沿瀛洲河至闽江。西北面与新港街道交界,由光明港与晋安河交汇处,向西沿瀛洲河至瀛洲桥。北面与晋安区相交,以光明港为界。南面与仓山区以闽江主航道为界。街道办事处设在红星村。面积2.2平方公里,居民3.15万人,下辖瀛光、建海、尾挡、洲后、江九、江十、亚峰、排一、排二、瀛江、东升、光明、曙光、建新、瀛福15个居委会和红星村。辖区为福州市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集散地,闽江大桥贯穿南北,素有“黄金宝地”之称。境内有省、市、区属企事业单位30多家,有多年荣获全国先进集贸市场称号的台江集贸市场,有新建的元洪城(福州有名的步行街)、光明城、永升城、广宇商贸城、南台商都等建筑群体,有服装、水产品、农副产品、小商品等批发中心,有全省仿古商业街——榕城古街等。
  境内于宋代起,由于闽江水域泥沙淤积,逐步形成鸭姆洲、鳌峰洲、佬药洲等沙洲,故合称瀛洲,四周环水,非舟莫渡。清代诗人魏杰在《鸭姆洲》一诗中有“绿鸭滩头聚一丘,渔村蟹舍乐无休”之句。瀛洲立交桥、闽江大桥、鳌峰大桥、江滨大道、排尾路、六一中路、长乐南路等贯穿境内。
  附:排尾路地名由来
  排尾路在闽江大桥之北,从江九路口至排尾桥,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通道,路名排尾路。据传,闽王王审知派兵组成“竹排营”,从事围洲垦地,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开拓闽海的举措,颇孚民望。所谓“排尾”,位在“竹排前”的东南方,是距城区最为偏远的地带,因称“排尾”。从洲田到民居,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排尾作为众人居地,清末民国初才渐形成。从此衍生许多地名:排尾新村、排尾新村后、排尾新村边等在西;排尾后、排尾弄等在东。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