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市区西南部,处闽江下游南台岛的西北端,东起白鹭岭至湾边公路,与盖山镇交界;西为乌龙江;南至湾边过江的冠洲,与闽侯县南屿镇为邻;北上淮安,与闽侯县上街镇隔江相望。镇政府设址洪塘。面积39.6平方公里,人口近4万,辖39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该镇夹于乌龙江和白龙江之问,沿岸为冲积沙滩,镇域以平原为主;境内北有妙峰山、丁满山、鬼洞山,南有飞凤山;全境河浦密布,大小池塘到处可见。
镇境清未属侯官县,民国时期属闽侯县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成立新区,1969年改区为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1992年改乡为镇。
历史上建新镇以农业生产为主,是全省有名的花果之乡。境内有省市属大中专院校11所,分别为福建农业大学、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冶金学校、福建建材工业学校、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省物资学校、气象学校、省建筑工程干部学校、省医药学校、省农业银行干校、省第五工业学校等。
该镇名人辈出,有宋代的刘奕、刘彝;明代的张经、曹学俭、翁正春;清代巨富李万利;近代的名作曲家史宗毅,原福建农学院院长吴仲孚等。境内主要古迹有洪塘金山寺、淮安文化遗址、状元古街等。
2000年,该镇被中国花木协会授予“中国花木之乡”称号;该镇作为福州市“东扩南进”发展战略的“南进第一城”,已进入金山新区全面开发建设阶段。金山大桥、闽江五桥、建新大道的建设,使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占地面积180.27公顷的金山新区工程全面启动。
附:凤冈里三十六宅地名由来
凤冈里,位于建新镇境内,在市区西南6公里,南台岛的西北部。《福州百科全书》载: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属凤冈区。因境内有一山,分为五支,其形如凤,俗称凤冈里。到了清代,村落已有“三十六宅”。三十六宅是指:刘宅(包括陈桥)、冯宅(包括镜浦)、高宅(包括庵后)、蒋宅、薛宅、朱宅、谢宅、周宅、叶宅、杨宅、江边宅、张宅、透浦(包括冠洲)、湾边、浦上、后巷、下道、西浦头、玉兰谷、山东岭、洋桃岭、霞境、港头、半道、亭头、雁边、后曹洲、卢滨洲、上元、院前(包括路头)、葛屿、洋中厝、台屿、王冠(包括高螺头)、潘边(包括潘厝弄)、石边头。《榕城考古略》载“自洪塘迤南为凤冈,江水回环,周围数十里。中有三十六宅。所植多龙眼、荔枝,居人多植果种花为业。”还述及刘宅为大,中有祠祀刘氏诸贤,宋刘彝所居。刘彝为仁宗朝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