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洲镇
2016-08-2310-27-35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位于南台岛东南端,乌龙江北畔,福厦路西南侧,距福厦高速公路人口处2.5公里,距市中心12公里。2000年,该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下辖天福、乾元、吴厝、店前、洲尾、敕山、杜园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该镇古称“百花仙洲”。洲内水网密布,古代出境皆需舟船。因其形如青螺,又有东晋时洲人谢端遇田螺仙女结为夫妇的传说,故名螺洲。清时属闽侯县白湖区,民国时属闽侯县白湖区螺鳌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初期属闽侯县一区。1984年成立螺洲镇。
  明至清朝,境内的店前、吴厝、洲尾村(当时螺洲仅3个村),吴、陈、林3姓不足千户人家,中进士者27人、举人101人、武举11人。著名人物有:吴复(明洪武间工部右侍郎)、陈若霖(清道光间刑部尚书)、陈宝琛(清宣统皇帝的太师太傅)。陈氏一门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民国时期有国民党上将陈长捷等18名高级将领。当今有科学院院士陈彪、田昭武。该镇文物众多,有建于梁大同年间的灵山寺,建于南宋末年的孔庙,清陈宝琛建的五楼(赐书楼、沧趣楼、还读楼、北望楼、唏楼),以及清末状元王仁堪的状元府和天后宫、螺女庙等。
  附:螺洲地名由来
  《福州百科全书》载:螺洲,古称百花洲。地形如青螺,相传东晋时洲人娶螺女,故名“螺洲”。其实,螺女的传说,并非实指此处,清《榕城考古略》注释:螺洲在方山北,周回一江,环洲而居数千家。又有螺女庙,则缘谢端事附会之,非其地也。可知谢端娶螺女的故事,只属好事者盖庙而“附会”的,前人已经考辨明白,不必相沿强释地名。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