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台岛东段,西连盖山镇,西南与螺洲镇为邻,北向、东向、东南向分别与鼓山镇、马尾区、长乐市隔闽江相望。唐末,闽IT_审知曾在此驻军,以木栅栏为营,而得名柴门,演变成今名。民国时期称四维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闽侯县第一区,“文化大革命”期间称东方红公社,1984年称城门乡,1992年改乡为镇。总面积5.5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人口6.9万。该镇于1984年跨入福建省首批亿元乡行列,1990年在中国乡镇企业l0大100强评选中名列全国产值最高的100个乡镇之一。
城门镇交通便捷。324国道贯穿境内6.9公里,镇东南端乌龙江大桥通向闽南金三角。该镇距义序机场3公里,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30公里,水路6哩达福州港码头和马尾开发区。
该镇名人辈出。有唐代的名僧谢师备,宋代右丞相郑涓,明代林浦村兵部尚书林瀚一家的“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清代榜眼林枝春,民国时期海军上将陈绍宽、陆军部次长上将林之夏等20多名高级将领及教育家陈可忠。当代有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火箭设计师梁守架,前航天部长林宗棠等。著名古迹、文物有梁厝村唐代龙瑞寺千佛陶塔(1972年移鼓山涌泉寺)及唐代的大殿基座石雕,林浦村的宋朝末代皇帝赵星曾驻跸过的泰山庙,御道街,宋井,文天祥庙;狮头山摩崖题刻、造像及林浦村、胪雷村、连坂村宋代石桥,明代林浦村的尚书里、进士坊等。
2000年,城门镇20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小康水平,其中14个村实现亿元村。落户该镇的大型企业有新翔龙鞋业、正盛日用品、华夏汽车城、旺旺食品公司、万瑞汽车修理服务中心、三丰鞋业有限公司等。
附:林浦村、城门村地名由来
林浦村 位于南台岛东部,北临闽江,距市区东南11公里。
村名昔称濂浦,明代之后,多称林浦。《福州百科全书》载:“原以村内河流濂江取名濂浦,后因林姓居民迁入渐多,改名林浦。”村庄沿江边延伸,内有古迹唐瑞迹寺、甘泉寺、宋端宗行宫遗址、明尚书林瀚故居,林氏家祠、“世尚书”木牌坊及清代炮台等。村间一座小山丘,称平山。《榕城考古略》载:在开化里凤山之东,距城东南32里,鼓山之支也。宋德祜末,益、广二王航海驻兵于此,丞相陈宜中手书“平山福地”四字刻石,有平山堂。当时,元军围攻南宋临时都城临安,谢太后命驸马都尉杨镇及杨淑妃、杨亮节一行,护送益王赵罡、广王赵骨经略闽广,徐图恢复。德祜二年(1276年)五月,赵昱入闽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濂浦成为驻兵的所在,便建行宫在平山之麓。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受委重任,后来文天祥等南来会集,坚持抗元斗争。半年后,元兵攻入福州城,9岁的端宗再度从海上南去,死于硐州(广东吴川南海中一小岛)。而濂浦行宫及有关建筑为元兵所毁,至明代才陆续修复。明代村中出了“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文风蔚然。
城门村 相传晋代太康年间(280~289年)郭璞择址建福州城,初拟设城门于此,故名。又传“城门原有一城门”,以作“城门”地名的来由。不知孰是。至今,在黄山村南的山丘,仍称城门山,顶上有魁星石、飞来石、龙观井等古迹,尤其鳌顶峰的自成桥,为南宋朱熹题刻,引入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