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市中心东部,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紫阳、华美、福马、五里亭、砌池、乐东、紫新、丝绸、印染、民安等10个居委会和1个紫阳行政村,有居民2.7万人。辖区东靠二环路连江路段,西接晋安河、六一中路,南至晋连路,北达福新路。境内福马路贯穿东西,长乐路横跨南北。
清康熙元年(1662年),靖南王耿继茂在其封地内(水部门边至南台路通桥一带)围建耿王府。耿继茂病殁,其子耿精忠又以今南公园为中心,扩建别墅和园林。此后,福州老百姓遂称该地区为耿王庄,简称王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王庄乡民罗舍泉“题交钱一百八十三千七百文”修建王庄乡间道路,其事迹记人《王庄铺路碑》,至今保存在王庄小学校内。清末,王庄地区境域约以今南公园为中心,东起象园村(当年耿王养象的场所),西至箭道仔(耿王习武射箭处),南达路通桥附近的鹤存巷(耿王养鹤的场所),北近今福马路。
民国5年(1916年)1月29日,福州第一条可供通行汽车的马路一福新路正式通车,该马路北起水部门,经王庄地区,至南台台江汛。民国16年,辖内雁塔村划地22.8公顷,兴建王庄飞机场。民国22年11月至民国23年1月(“福建事变”期间),王庄飞机场屡遭国民党当局飞机轰炸。民国27年,再遭日本飞机轰炸,自此,成为一片废墟。民国37年4月,福建省农事试验场自永安迁至福州,利用王庄机场废址,改建成福建省农事试验总场,由福建省农业改进处处长宋增榘兼任场长。民国38年8月,改称福建省农业机械试验场。
50年代初,王庄地区属水部居民委员会领辖。1955年,水部居民委员会改为水部街道办事处,王庄地区随即成立王庄居民委员会,由水部街道领辖。1958年,辖内西侧城区主干道“六一路”建成通车,成为王庄地区通向市区南北地段的交通要道。
“文化大革命”中,王庄村被改称“红四村”。
20世纪70年代,原王庄飞机场一带相继办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警备区农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军区独立营农场、砌池大队农场、象园大队农场4个农场。1979年,“红四村”恢复王庄村名称。1987年3月成立王庄街道,隶属鼓楼区领辖。1996年1月,划归晋安区。
至2000年末,王庄街道共有住宅楼群245座,全街道建有23个市、区级文明安全小区;街道团委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附:王庄地名由来
《闽县乡土志》载:“太保境有耿王故庄,周围约三四十里,名为绘春园,今农桑局、左公祠在焉。”耿王故庄,指藩镇耿继茂及其子耿精忠的庄园。一是指今南公园;一是指周围三四十里的范围内。这就是王庄的来由。另有一说,王庄本是一个村落,东临六一路,西靠五一路,南通国货路,北连福马路。村的西北口,并列三棵老榕树,从远处望来,似一只凤凰展翅欲飞。所以名凤庄。相传,有一年端午节,凤庄的龙舟与人竞渡时,发生了械斗。凤庄是个小村庄,村里老人怕村毁人亡,赶忙把龙舟锯掉,并放倒“凤庄”村名的碑石,立上刻着“王庄铺路碑”的石碑,才躲过一场灾祸。从此改名“王庄村”。80年代始,在王庄村以东大片田野建起高楼宅群,定名“王庄新村”,隔河与王庄村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