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乡
2016-08-2311-11-42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位于福州北面,距福州城中心23公里,北邻日溪,南接岭头,东界宦溪,西连闽侯;面积108平方公里,辖红寮、上寮、长基、优山、大坂、上仑、九峰、芹石、寿山、芙蓉等l0个行政村,人口6700多人,乡政府驻红寮。
  该乡地处山区,海拔在600米上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与日溪乡交界处有晋安区最商的山——旗山,海拔1129.3米。其次为牛场山,海拔1051.9米;该乡最大的溪流为下寮溪,发源于优山村的长长垄和长基村的芋洋、黄坑,经上、下寮,折向东,过左岭与另一支由高山、芹石流经九峰的溪流,在红光水电站处汇合。水力资源丰富。
  清以前,寿山乡曾属侯官县管辖,分属于同乐乡和八座乡。清末及民国时期,属小北岭区或小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闽侯县第八区,1962年划归郊区,1970年,称红寮人民公社,属北峰区,1975年复归郊区管辖。1984年改为红寮乡。1996年1月划归晋安区,改名寿山乡。
  该乡主要靠陆路交通。福飞公路从7公里处引伸一条福(州)寿(山)公路,经岭头、红寮到寿山村,每天均有旅游巴士往来。乡内另有红寮到寿山、红寮至优山2条4级公路,以及红寮至上寮、黄坑口至芹石村两条水泥公路,其他各村均有等外路相通。
  寿山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6700亩,产稻谷、茶叶、蔬菜、水果、天麻以及少许禽、畜、蛋品等,年为城市提供万担稻谷。该乡林地(包括封山育林和更新林地部分)20万亩,拥有13万亩林木、3万亩竹林,森林覆盖率达68.7%。
  该乡有闻名国内外的寿山石。石质绚丽多彩,光润通灵,柔而易攻,为雕刻石中的上品,开采始于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种类有田坑、水坑、山坑之分,以田坑为贵,田坑中的田黄石,珍奇稀有,价超黄金,有“石王”、“石帝”之称。此外,该乡还盛产叶腊石和高岭土,储存量达800多万吨,是造纸业、陶瓷业生产的优质添加料。
  该乡旅游资源丰富,已建成的景点有中国寿山石馆、寿山石商贸一条街、寿山石原石观光洞、善伯洞景区、寿山瀑谷景区以及寿山溪漂流等6处,近期规划建设的景区有北斗洋生态旅游景区、馆后公园、芙蓉洞景区等,是榕城市民避暑、旅游观光的胜地。
  2000年,该乡已建成闽台科技园艺场兰花组培基地和黄坑口菊花供应中心,以及上寮柑、橘、芹石柰果、寿山绿茶、长基花茶、上仑芋头等特色产品基地,在福州市场上产生品牌效应。
  附:寿山村地名由来
  寿山村在福州市区北部32公里处。东连金狮公山,西接外洋村,北为猴柴谭山麓,南靠石牌村,作为寿山石产地,人称“国石”之乡。
  《九峰志》载:“最爱山为仁者寿,乐山当与此山同”,认为居住这里的人多寿,故名。寿山石,属于优质的叶蜡石一种。《榕城考古略》载:“产美石,莹洁如玉,可为印章。郡旧以产寿山石著名。去山五里,又有五花石坑,石具五色,惟艾绿者难得。”产地有高山、坑头、月尾、都成坑、拷栳、狮头、旗降等,依石质色象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百余品种。田坑石亦称“田石”,有黄田、白田、红田、黑田、田黄冻、银裹金,被尊为“石中之王”,尤其田黄石最为珍贵。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