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镇
2016-08-2303-24-40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地处闽江人海口。闽江环于三面,东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相距18海里,西面隔江与亭江镇毗邻,南面出琅岐大桥与长乐市猴屿镇接壤,北面与连江瑁头镇粗芦岛、壶江对峙。距福州市区40公里、马尾区20公里,福州长乐国际机场25公里,松下深水码头35公里,福厦高速公路25公里,台湾基隆146海里。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岛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8.1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岛中部为丘陵地,四周为平原,海拔最高的白云山为275米,其次为九龙山海拔255米。环岛海堤42公里,其中万亩片海堤20公里。岛东部靠海为咸水,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适合海水、滩涂养殖。岛西部沙芦口为淡水,从雁行江注入,日进水150万立方米,供岛内人畜、农业灌溉用水。
  琅岐岛古称“琅琦岛”、“琅琦山”、“嘉登岛”,因刘姓人家较早迁居岛上,俗称“刘岐”。唐代属闽县晋安乡海畔里。宋代属闽县晋安东乡。元代,海畔里与海曲里(壶江、川石岛,现属连江县瑭头镇)合并为嘉登海曲里。明代,改为嘉登里。清代,为闽县东南二区嘉屿区。民国23年(1934年)属闽侯县四区;民国24年改属闽侯县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8月,改为琅岐镇;同年11月成立琅岐人民公社。1984年,改人民公社为琅岐乡。1991年10月,改乡为镇。1995年11月,琅岐镇划入福州市马尾区。
  2000年,琅岐镇辖26个村委会(即农旗、光辉、星辉、光明、勤耕、群星、星光、红光、红星、劳丰、劳光、争丰、乐村、建光、劳团、东红、荣光、吴庄、海屿、云龙、龙台、后水、院前、南兜、董安、凤窝)和1个居民委员会(闽琅居委会),全镇人口7.23万人。
  琅岐岛江海通津,水陆交通便捷。琅岐港为闽江下游三大港口(福州港、马尾港、琅岐港)之一,为闽江门户港口。江阔港深,不冻不淤,为良好避风港和对外通商口岸,岛西北部江岸可建2万吨泊位的码头,利于发展对外、对台通商。岛西部新道建有300吨轮渡滚装码头,与104国道接连。岛南面建有福州琅岐大桥及接线公路,与长乐国际机场、松下深水码头,福厦高速公路接轨。
  琅岐岛为滨海生态旅游区。有龙鼓海滨度假村的夏威夷四季会议度假中心、金鸡花园、琅岐会议接待中心、金鸡游艇码头、园元山庄和宾馆、别墅、电信培训中心、邮政培训中心等。旅游景点有:白云山白云寺、天竺寺、南山寺、天安寺,金牌山古炮台遗址,天后宫、泰山庙,朱、董、江、陈氏宗祠、昭烈王庙、尚书墓,还有度假村的砚池湖、古朴树林、金鸡、白猴以及滨海田园风光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如绿丰、万叶园、鑫泰盛四季果园等。
  琅岐岛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人烟。历史上中进士、举人的有40多人。宋明时期,出过3位尚书:宋朝参政、礼部尚书林存,兵部尚书王祖道,明代礼部尚书陈文肃。还有贵州左布政使董和、户部郎中江文沛、韶州司马董廷钦、工部员外郎董养河,清代川东兵备道陈燮,民国海军中将任光宇、北京高等法庭庭长翁敬棠,民革福建主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刘通等。至2000年,已公布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金牌炮台、衙前陈氏宗祠、董廷钦墓(附属文物下岐董氏宗祠);开放的寺庙有:白云寺、天安寺、南山寺、天竺寺、下岐天后宫、海屿天后宫;基督教堂有村前里堂、海屿堂及金砂、凤窝、云龙等基督教活动点。
  附:雁行洲、凤窝村地名由来
  雁行洲 位于琅岐岛的西南部,隔江与江朱道相望,北与三行洲,长乐浮岐洲、蝙蝠洲相对。洲呈橄榄状,从西北向东南延伸,长5.5公里,宽1.5公里,面积8.3平方公里。洲上有大坟尾、大围浦、芦沙浦、赤六哥宫等村落。
  《福州百科全书》称“由于潮流顶托作用,闽江径流流速减慢,泥沙堆积而成”。过去雁群结队在洲上栖息,见人便排着“人”字形或“一”字形飞去。于是,洲名称“雁行洲”。“芦洲宿雁”是清代的“琅山十景”之一。
  凤窝村 在琅岐岛东北隅,“屿合双龟近,门深五虎浮”,面临闽江口北港主航道,地理险要,自然风光别致。《全闽明史》载:“王埔山渡江塞海,发作九龙”。凤窝村古称凤山,又名王埔山。从“王埔”到“凤窝”,是福州方言的音变。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