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镇
2016-08-2303-34-51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位于福清市东部,东邻城头镇,西接音西镇,南依龙田镇,北连阳下镇、南岭镇。镇政府驻地海口村。下辖南宅、坊里、隆中、北店、祥丰、塘头、云光、柏渡、先强、海口、牛宅、后路、晨光、立新、前村、城里、斗垣、东峤、东岐、梧屿、李厝、东阁、南厝、岑兜、洋板、石溪、工农等27个行政村(居),面积73.3平方公里,人口9.6万。
  海口镇始建于北宋,时称感德乡。民国32年(1943年),根据其地理位置处于福清湾顶部,龙江北岸,龙江由此流入东海,取名海口。
  海口镇扼福清、长乐、平潭三市(县)的交通要津。真大、元华两条高等级公路与龙江水路形成“川”字形交通网贯通全境。该镇距福清市区13公里,东行8公里为3万吨的国家级元洪码头,西行20公里抵达324国道福厦漳高速公路。由著名侨领林绍良捐建的元载大桥坐落境内。
  海口镇历代人才辈出。北宋时曾任将作郎、秘书省校书郎的郑侠,出生于海口镇牛宅村;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祖籍地在该镇岑兜村;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序,祖籍该镇斗垣村;著名侨领林绍良祖籍牛宅村;国家级专家、《三角号码字典》发明者陈以强,系该镇晨光村人。
  海口名居有民族英雄林则徐祖居、林绍良祖居。琢于元代,素有“江南第一佛”之誉的瑞岩石像,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胜有保存完好的始建于宋代的龙江古桥、瑞峰寺、东岳庙、瑞岩寺、通江门等古建筑。
  附:部分地名由来
  海 口 因近海得名。
  斗 垣 村舍面对福清湾,村前有一港道形似漏斗,堤象矮墙,称斗垣港,村以港名。
  岑 兜 在黄螺山前坡,故名。
  里 美 宋时位永东里东边,称里尾,后谐音雅化为里美。又一说,清时有一知县下乡巡察民情,见其乡民风好,就题匾“里人为美”,故称里美。
  牛 宅 古为渔岛,后为牧牛地,故名。
  城 里 明时建有一座镇东卫城,故名。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