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瀚镇
2016-08-2304-02-47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地处福清东南端,三面临海,北与高山镇接壤,东、西、南分别与平潭县、沙埔镇、莆田南日岛隔海相望,面积74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下辖东翰、大壤、东庄、北盛、南浔、陈庄、西安、文山、文关、莲峰、佳乐、万安、大坵、海亮、可门、后营、赤表等17个行政村。
  东瀚,原名东限,俗称瀚江,为一长条形陆带,由北向南,伸入海域。明初,以东临浩瀚海洋改为今名。清宣统二年(1910年)至民国年间为高山镇辖区。1949年首设东瀚乡,同年9月撤东瀚乡复归高山区管辖。1956年7月并入高山区,1958年9月属高山人民公社,1961年7月设东瀚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称东瀚乡,1992年2月撤乡建镇。
  镇政府驻东瀚村。真大线贯穿东西,通过主街道。镇区有街道两条,总长0.77公里。。全境丘陵遍布,最高峰东京山,山地面积3552公顷。海岸线全长68公里,港湾众多。万安港平均水深15米以上,10万吨级船舶进出不必候潮。境内山海资源丰富,花岗石质地好、品种多、分布广,仅地表储量就有6000万立方米,是我省花岗石出口基地之一。
  境内万安村为明代海防古城遗址。万安古城,俗称葫芦城,因形似葫芦而得名。古城位于万安半岛的末端,依山傍海,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候周德兴调福、兴、漳、泉四府匠役,历时十年修成。城体为花岗石筑就,城墙全长1733米,高5.3米,有警铺13座,敌楼18座,设东、西、南四洞式三城门。古城以小而坚固著称,当时建制为千户所。城内外有文昌祠、天后宫、观音阁、城隍庙、海潮庵、茶林寺等寺庙10多处。城廓四周有“岩影观音”、“石洞飞泉”、“桃屿渔火”等景观。观日台位于城东北,当年叶向高曾到此欣赏东海日出,写下《登万安城观海》一诗。此外还有祝圣宝塔、护国禅寺等景观。历代主要名人有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黄祖舜,曾任参知政事;林孝楼,旅日华侨,兼任同盟会仙台支部负责人等。
  附:部分地名由来
  万 安 因周围多山,原名万山,取吉利意改为万安。
  可 门 因能为大坵、龙前两村挡住来自北、东、南方向的大风,为两村的“大门”,故名可门。
  船 屿 是古时福清沿海停船、修船的地方,故名。
  仙人掌 境内有处巨石,形如仙人掌而得名。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