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厝镇
2016-08-2304-06-30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位于福清市融城南部26公里处,东濒兴化湾,与江阴镇隔水相望,西、北两面毗邻渔溪镇,南与莆田市江口镇仅一桥之隔。
  新厝古称光贤。唐、宋、元设光贤、安香两里,属万安乡;清设光贤乡,沿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新厝乡属第五区,1958年属渔溪人民公社,1961年从渔溪人民公社析出成立新厝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1992年撤乡建镇。镇政府设新厝村坂顶街。下辖东楼、棉亭、蒜岭、新厝、双屿、界下、硋灶、霞埔、江兜、东沃、漆林、凤迹等16个行政村,人口2.7万,面积73.65平方公里。有旅外华侨、港澳台胞4.3万人,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福清市的著名侨乡。
  该镇水陆交通便捷,福厦公路自北而南贯穿全境,新江公路与福厦公路交汇于镇区腹地,北距福州市区76公里。全镇有村道80条,通车里程180公里,实现村村大路相通。
  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该镇大抓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绿化镇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福建省“卫生镇”、“园林式镇”。
  境内有名居3处:“岭边百二间”,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是一座拥有3落厅、7重护厝、24个天井、120间房间的宏大土木结构的建筑群;“凤迹武府”,为清代武举陈葆清府弟;“尚阳书院”,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主要名胜古迹有:灵溪宫,位于凤迹村,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72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武当别院,位于蒜岭村西玉屏山麓,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是福清较大的道教寺院,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桥尾桥,位于桥尾村,建于宋元祐五年(1090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子祠草堂,位于草堂山腰,建于宋代。
  古代名人有: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进士、右拾遗翁承赞;清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国子监学正郭成光等。
  附:部分地名由来
  坂 顶 处在小山丘平顶上,故名。
  江 兜 因靠近江口溪口而得名,曾名江皋。
  双 屿 以岛屿之名为村名。
  界 下 清康熙年间,为防海边居民与海上抗清的明军联系,定界线把该处划为界内、界外(或界上、界下),凡处界外的都要迁走,界内居民不能越出界外,故而得名。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