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乐市境西南部,原名白田、俗忌“白”字而改玉,取“玉种蓝田”之意。东连古槐镇,西接闽侯县,南、北分别与罗联乡、营前镇为界。东、西、南群山屏立,北面为小平原。辖玉田、桃源、大溪、东渡、坑田、阡仲、长青、西埔、西社、琅峰、琅岐等11个行政村,面积54平方公里,4.03万人。民国时期,全镇没有一条公路,仅有两条弯曲不平的小路通往县城及一些主要乡镇。一条百米长的小街,散布着5家店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镇政府发挥省级科技示范镇优势,建立坑田抛秧示范片13.33公顷;建立琅岐早育稀植示范片6.67公顷;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力扶持阳光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和桃源农业综合开发场发展生产;完成东渡麒麟山水库一期工程。乡镇企业方面,重点扶持第一制鞋厂和鸿盛鞋厂的技术改造。境内交通便利,青闸、玉福公路贯穿全境,水路可直达福州。东渡村宋代扬梦斗纪念馆及其墓葬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白田渡、白田、玉田地名由来
《榕城考古略》载:“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始置郡,太守严高狭视冶城规制,将移白田渡,嫌为南向……”究竟白田渡在哪里呢?《长乐六里志》释及,白田山在闽县钦仁里,即晋郡守严高欲徙郡治处。地产蕉草,可以为布。坑曰蕉坑,溪曰蕉溪。《闽都记》载,白田渡在白田山下,有马江之左次港,称上桐江,潮通龙门、坑田、琅尾、东渡、白田,接蕉溪、大溪二水。
白田渡作为一个古渡口,舟人咸集候潮,30年代有小火轮,称“白田轮”,从福州过马尾,入营前港,顺上桐江直抵白田渡,每日依潮汐往返,上行福州,下行白田,各开一趟。40年代,还有“坑田轮”,方便水程交通。白田山和白田渡之间,村庄鳞次栉比,为白田村,民国23年(1934年)划归长乐,设第七区,据民国24年元旦户口普查统计,全区10614户,人口49382人,其中白田村300多户,一千余人。
白田村俗称“白田”,至今仍在口头流布,而书面写的是“玉田”,显然属地名的雅称。《长乐六里志》有“玉田即白田”记载,便为佐证。
玉田村,又是今玉田镇所在地,商市繁荣,交通便捷。当地人们口头仍称“白田”,而书面通用“玉田”,似已约定俗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