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
2016-08-2505-06-45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州寿山石雕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时期已经问世,历经唐、宋、元、明各代的发展,至清朝更为昌盛,名家辈出,流派繁多,在艺术风格上基本形成“西门”和“东门”两大流派。“西门”派以刻制各种印章为主,作品纯朴浑厚、潇洒超脱,备受金石画家欣赏;“东门”派则以雕刻各种人物、动物和花鸟圆雕为主,作品精巧玲珑、矫健华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雕行业得到扶持与发展。1955年4月,在石雕艺人集中的鼓山镇后屿村,由林友清、周宝庭、郭功森等16人发起成立寿山石刻生产小组。1956年,在福州地方工业名牌货展览会上,郭功森等石刻和“青芝田”图章分别获得名牌货奖和优质产品奖。同年,石雕名艺人陈敬祥以镂空技法雕刻的《求偶鸡》作品,以题材新颖、趣意浓厚、耐人寻味,成为寿山石雕镂空技法的一大突破,1957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作品观摩,得到极高评价。以后陈敬祥又精心雕刻一件《求偶鸡》作品,选送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陈列。1958年成立福州工艺石雕厂,1970年与福州木雕厂、福州牙雕厂合并为福州雕刻厂,1972年石雕艺人冯久和创作的大型寿山石雕《花果累累》,充分利用寿山石天然俏色,由一串串清翠欲滴的葡萄、荔枝、瓜果,构成色彩纷呈、玲珑剔透、丰富多姿的花果篮,作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誉满京城,作品被国家轻工业部收藏。1975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创作设计《遵义》、《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延安》7件作品组成的大型寿山石《长征组雕》,以严谨的构思、精湛的技艺、壮观的场面,再现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作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1980年成立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从此,石雕艺人集中进行创作生产,各艺术流派融汇交流,共同切磋,丰富创作题材与技法,并且培养和造就众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艺师、名艺人。
  1980年金桃牌寿山石雕产品获福建省优质产品奖,同年以金桃牌寿山石雕注册商标。1982年产品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金桃牌寿山石雕具有色彩瑰丽、石质脂润、高雅美观的特色,主要产品有名贵石章、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艺术观赏品和文具、花瓶、屏风、挂联等实用陈设品。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史最高年产值183万元,1982年名艺人林廷良雕刻的《九宝连环章》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同年,罗源县石雕厂灰牌寿山石雕,获福建省优质产品奖和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奖。1984年4月,福州石雕名艺人林寿湛精心雕刻的田黄三件套《秋山行旅》、《岁寒三友》、《柳鹅》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1985年,石雕老艺人周宝庭创作的《二十八宿古兽印钮》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珍品”金杯奖。1990年8月,石雕艺人林亨云选用130多斤重、10种色彩的寿山石,以镂空技法,雕刻玲珑剔透、俏色分明、趣意盎然的《海底世界》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1989年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进入90年代,石雕市场竞争激烈,由于老企业退休人员多,企业负担过重以及技术人员外流等原因,产量不断下降,企业难以维持。罗源县石雕厂于1992年停产。福州石雕厂于1997年被福州市劳动服务公司兼并,留下70多名技术骨干进行生产自救,2000年产品销售额仅38万元。

  
  

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福州石雕厂获奖作品情况表
  

作 品

授奖单位及获奖等级

获奖年份

获奖人

石雕斯大林胸像

福建省首届美术作品观摩会 四等奖

1952

郭功森

石雕《红楼梦》

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 一等奖

1956

郭功森

石雕《双松八鹤》

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 二等奖

1956

林寿煁

石雕母猪

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 三等奖

1956

黄恒颂

石雕九雌虎穿环

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 三等奖

1956

周宝庭

石雕群鸡

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 三等奖

1956

周则斌

石雕三佛手

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 三等奖

1956

周则斌

石雕石榴

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 三等奖

1956

王乃杰

石雕《华表台灯》

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 个人创作奖

1958

郭功森

石雕《面具》

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 个人创作奖

1958

林元康

石雕《儿童菜园》

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 个人创作奖

1958

林元康

石雕《荷花盂》

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 个人创作奖

1958

林寿煁

石雕《果园》

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 个人创作奖

1958

冯久和

石雕《少年儿童张高谦》

福建省优秀产品展览会 优秀作品奖

1962

王祖光

石雕香果盆

福建省工艺美术展览会 优秀作品奖

1977

冯久和

石雕大花篮

福建省工艺美术展览会 优秀作品奖

1977

冯久和

石雕百花争艳瓶

福建省工艺美术展览会 优秀作品奖

1977

郭功森

石雕《开慧陵园》

福建省工艺美术展览会 优秀作品奖

1977

林元康

石雕《井岗山会师》

福建省工艺美术展览会 优秀作品奖

1977

林廷良等集体创作

石雕文房用具

福建省艺代会观摩评比 创新奖

1978

林寿煁

石雕作品

福建省首届聋哑人书画工艺展 一等奖

1982

王乃杰

石雕九宝连环章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2

林廷良

石雕《竹林七贤》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2

郭功森

石雕《锦鳞游乐》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2

林亨云

石雕《海鲜盘》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2

施宝霖

石雕寿山十宝章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3

郭功森

石雕秋山行旅、柳鹅、岁寒三友三件套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金杯奖

1984

林寿煁

石雕《罗汉》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4

林发述

石雕文房珍宝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4

王一帆、林永源

石雕二十八古兽印钮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金杯奖

1985

周宝庭

石雕《铁拐李》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5

林元康

石雕《花果》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6

冯久和

石雕《三个和尚》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

1986

陈文斌

石雕寿山石花鸟章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8

林碧英

石雕《踏雪寻梅》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

1988

陈 东

石雕花果篮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90

陈庆国、林惠贞

石雕《钟馗出巡》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90

魏朝发

石雕十八古兽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

1990

林永源

石雕十八学士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

1990

俞世英

石雕《花红瓜甜》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

1990

庄圣海

石雕《独钓寒江雪》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

1990

林 飞

石雕《秋色》

福建省争艳杯赛会 二等奖(银杯)

1990

陈庆国、林惠贞

石雕《古鼎生辉》

福建省争艳杯赛会 二等奖(银杯)

1990

冯久和、高碧华、
冯碧云

石雕《刘海戏蟾》

福建省争艳杯赛会 三等奖(铜杯)

1990

林亨云

石雕福、禄、寿、喜

福建省争艳杯赛会 三等奖(铜杯)

1990

江依霖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