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木雕是以盛产于福州、闽南一带的龙眼木为原料,经过锯料、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蜡、装牙眼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产品具有造型丰富、雕工精细、形态生动、古朴浑厚的特点。工艺技法有圆雕、浮雕、镂雕等。主要产品有人物、动物、面具、灯架、文具、家具等,其中老翁与武将为传统名牌产品。
福州龙眼木雕源于唐宋时期的寺庙建筑和神像雕刻。清末民初,福州象园村成为闻名省内外的木雕之乡,木雕名家高手辈出,技艺日趋成熟,形成象园、大坂、雁塔三大流派,艺术各具特色,世代相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创办福州木雕厂,各流派艺人汇集福州相互交流,切磋技艺,促进木雕艺术的发展,形成具有浓厚地方风格的福州木雕,1972年,长寿牌龙眼木雕开始由传统的佛像、仕女等古代人物,不断创制出造型各异的现代人物和妙趣横生的古兽花鸟、建筑栏杆板等产品。先后在美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木雕展览与现场技术表演。历史最高年产值12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982年,产品获得全国木雕批量产品质量二等奖和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90年代,福州地区乡镇、民营木雕企业发展较快,最多时达数十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其中龙眼木雕年产值为300~400万元。由于市场变化,竞争激烈,福州木雕厂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1992年与福州松竹梅(鸿业)房地产有限公司签约,将厂区进行房地产开发,企业全面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