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等为主要原料,经锯料、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蜡、装牙眼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主要产品有人物、动物、面具、灯架、文具用品等,具有题材丰富、刻工细致、形态生动、古朴浑厚的特点。
福州黄杨木雕始于清末,在传统龙眼木雕发展的同时,木雕艺人利用黄杨木雕刻古代人物、动物等圆雕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杨木雕产品题材更加广泛,出现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1956年,在福州地方工业名牌货展览会上,名艺人阮宝光的黄杨木雕获名牌货奖。同年,在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上,阮宝光的《帮助小同学》和俞运斌的《拨河》作品,童趣悠悠,富有时代精神风貌,同获一等奖。1963年,以福州木雕厂实验车间技术骨干为主体成立福州象牙雕刻工艺厂。1972年以双福牌木雕注册商标。1980年10月成立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80年代初期,艺人俞运斌采用黄杨木仿制“天然疤”新品种,获得成批量订货。1982年,双福牌木雕先后获得全国木雕批量产品质量一等奖和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85年,企业更名为福州象牙宝石工艺厂。80年代后期,因象牙原料缺乏,福州象牙宝石工艺厂牙雕艺人转向生产木雕产品。由于擅长雕刻牙雕的技术人员皆精通木雕,因此木雕产品技艺精湛,富有特色,远销东南亚、日本、西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2000年完成产值2.3万元,销售额3.6万元。
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福州木雕厂获奖作品情况表 |
作 品 | 授奖单位及获奖等级 | 获奖年份 | 获奖人 |
木雕《金鱼》 | 福建省工艺美术展览会 优秀作品奖 | 1977 | 林亨云 |
木雕《观战》 | 福建省艺代会观摩评比 优秀作品奖 | 1978 | 林亨云 |
木雕《熊》 |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 1982 | 林亨云 |
树根雕《鹿》 |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 1982 | 林友舜 |
木雕《大熊》 |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 1985 | 林亨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