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名果之一。福州桃树栽培始于明末清初,主栽品种有白桃、绛桃、水蜜桃等。民国时期,近郊已种植水蜜桃良种。到1949年,福州市栽培桃树面积仅有2508亩,产量1055.45吨。50年代初,闽侯县开始从浙江引进水蜜桃良种。1958年,福州市桃树栽培面积发展到7724亩,产量提高到1919.7吨。1964~1967年,长乐、闽侯先后引进白凤水蜜桃、玉露水蜜桃优良品种。白凤水蜜桃果肉白色、汁多、有浓香,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可供鲜食和加工,长乐的玉田、罗联、营前、首占等乡镇栽种较多;玉露水蜜桃果肉白色、汁多、芳香,粘核、近核处呈紫红色,皮薄易剥,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以中、晚熟品种居多,长乐、福清、闽侯等县均有栽培。1965年福州市桃树栽培面积增至9547亩,产量达1210.35吨。1990年栽培面积达3.4万亩,产量增至4746吨。1991年起,在长乐、福清、闽侯等县集中建设成片桃果生产基地。1994年,全市栽培面积减至3.07万亩,但产量增至1万吨,2000年栽培面积2.36万亩,产量0.9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