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花。福州栽培茉莉始于汉代,宋代已普遍栽培。茉莉花为常绿攀援灌木,叶对生,片呈椭圆形或广卵形,花有白、红两种。常见以白花为主。花朵玲珑素洁,香气浓郁,曾被誉为“人间第一香”。花期初夏至晚秋。宋刘克庄有“一卉能薰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之诗。花可提炼天然香精和窨制花茶。根、叶、花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镇痛、麻醉等功效。元至民国时期,栽培面积及产量无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州郊区盖山、洪山、建新及闽侯城门、上街、南通、南屿、甘蔗、螺洲有许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园。50~70年代,栽培茉莉主要用于提炼天然香精和窨制花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窨制花茶业发展迅速,福州郊区及闽侯、长乐、连江等地大片栽培茉莉。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二会议命名茉莉花为福州市花,它象征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海。1995年起,中共闽侯县委和闽侯县人民政府连续举办3届茉莉花节。2000年,福州市栽培面积1.78万亩,产量739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