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于仓山区建新镇。建新花卉栽培始于唐,盛于明。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时,受国际贸易影响,当时建新村民始栽种建兰、白玉兰、珠兰、茉莉、玳玳等名贵花木。清中叶又引进梅花、碧桃、瑞香、山茶花、含笑、海棠、紫荆、紫薇、丁香、月季、菊花、小苍兰等品种。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新雁滨村清龙商号开始经营花卉和和观赏树木,并运往苏州园林和天津销售,享有盛誉。民国初年,建新雁滨村林孝品、陈经斌,葛屿村李必钦、高宅村周依拾等人集资组建三山花木所,在苏州设立经营处,向全国各地推销花卉。民国9年(1920年)后,建新潘边村林大峦最早选育锦边瑞香,雁滨村林则宝、林孝禹栽培大量素心兰,其中列为珍品的有绿墨素、白墨素、大凤素心、十八学士等品种,生产规模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新花卉生产发展迅速。50年代,建新乡先后建立建中百花场、建新苗圃、建华苗圃、台屿园艺场等,面积900亩,荟萃名花异草300多种。“文化大革命”期间,花卉资源损失惨重,许多珍贵品种遭到贬弃,百花场被改为农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新重建百花场,花卉生产空前繁荣,从业者达数百人之多。1983年建新乡经销花卉收入达300万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收入5%~6%。1989年,建新正春园艺研究所选送的金边瑞香、素心兰花、花叶榕树盆景参加香港举办的花卉展览会,海湖石盆景荣获冠军奖牌。1992年末,建新镇创办金山投资区,花卉栽培面积减少。2000年,建新镇经销花卉收入约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