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盆景
2016-08-2609-36-36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生产于晋安区建新镇。建新盆景有山水、树桩、微型盆景3大类。山水盆景,以山石为主体,集中塑造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集奇花异木、名山大川于咫尺之间,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树桩盆景,以古、老、奇树桩为主,集大树的风采、山林的气息于盆中,富有枯木逢春之诗意。根据制作桩景不一,分为单干式、多干式、合栽式、卧干式、悬岩式等;微型盆景,亦称掌上盆景、袖珍盆景,以山水盆景和树桩盆景为主,运用“缩龙成寸”手法,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建新盆景生产始于明,兴于清及民国时期。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新雁滨村清龙商号开始经营盆景,产品销往苏州、天津。民国时期,建新乡民林孝品、陈经斌、李必钦、周依拾等人集资创办三山花木所,并在苏州设立花木所,向全国各地推销花卉和盆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新盆景生产取得长足发展。1958年秋,建新乡创办建中百花场,主要生产经营花卉业和盆景。1959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到场视察。1965年,全场种花面积达12.1公顷,职工100多人。为百花场鼎盛时期。同年,国家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视察该场。1969年百花场解体。1979年恢复建中百花场。1989年,建新乡选送细叶、小叶、中叶、大叶、多叶榕树盆景参加香港主办的花卉展览会,其中“湖中石景”盆景获冠军奖。1991年,建中百花场生产的各类盆景远销北京、天津、广东、广西、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以及杭州、宁波、哈尔滨等城市。其中名贵盆景多头苏铁、蒲葵、棕竹等选送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陈列。1992年,建新镇年产各类盆景2.3万盆,其中出口2500盆,年创产值55.3万元。2000年全镇生产各类盆景约3万盆。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