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鲷
2016-08-2610-02-26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州名贵海洋鱼产品。鲷科,真鲷属,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俗名王山鱼、过腊。据《闽中海错疏》称:“过腊,头类鲫,身类鳜,又类鲢鱼,肉微红,味美。尾端有肉。口中有牙如锯,好食蚶蚌,以腊来冬去,故名过腊”。真鲷喜集群,除有部分群体作深海洄游外,还有相当多群体常年生活在近岸礁石海区,尤喜在海底凹洼处停留,不作南北适温洄游。栖息水层在20~60米。杂食性,渔期在10~12月群体产卵季节,成鱼体重0.3~3公斤,最大者可达10公斤。捕捞工具在近海时以钓为主,在外海以流刺网(□)为主,围网、拖网也可兼捕。

  真鲷是名贵经济鱼类,肉味鲜美,并有清热消炎之功效,可治腮腺炎。70年代,年产量仅数十吨。1986年,平潭县渔民用海区捕得的5~8厘米真鲷苗3.5万尾,试养在54个海水网箱中,获得成功。1987年,全市真鲷网箱扩大到972个,投苗40万尾,产量260吨,产值2000多万元,纯利500万元。90年代前,真鲷养殖的种苗都是直接从海区采捕,数量有限。1990年起,连江县水产局与省水产厅、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真鲷全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成功,对日益紧缺的天然苗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保证和促进真鲷养殖业的发展。随后,全市真鲷市场走旺,产量逐年上升。此后,福清、连江、长乐、罗源等市、县真鲷网箱养殖异军突起,养殖效益十分显著。真鲷已成为福州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2000年,全市产量650吨。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