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
2016-08-2610-03-28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州名贵海洋鱼产品。鲽形目,鲆科,牙鲆属。鲽形目中鲆鱼和鲽鱼形态相似,人们多笼统混称为“鲆鲽”,又通称为“比目鱼”。它们都是温水性浅海底层鱼,但分属两个科,其外观上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左鲆,右鲽”。即鲆鱼双眼在鱼体左侧,鲽鱼双眼在右侧。

  福州捕捞鲆鲽量较大,已实行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是牙鲆。牙鲆主要形态特征是:体长圆形,甚侧扁,两眼皆在头左侧,有眼侧深褐色,被栉鳞;无眼侧白色,被圆鳞。口大,斜裂,两侧等长。上、下颌各具一行大尖牙。仔鱼时,双眼本是左右对称,但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变态,右眼转至左侧,变态完成后沉海底,常侧卧潜伏泥沙中,夜间觅食鱼类、贝类、十足类、头足类和环形动物。随季节作短距离集群洄游,是拖网作业的主要捕捞物之一。
  牙鲆成鱼一般体长25~50厘米,大者达80厘米以上,肉质肥厚、细腻、味道鲜美,是名贵食用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牙鲆作为高档水产品开始出口外销。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其鱼肝可制鱼肝油,肉可供药用,能治急性胃肠炎,健脾益气。90年代后,连江、平潭等地从山东、江苏引进种苗进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随后逐渐推广,成为渔民养殖致富的新亮点。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