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对虾   
2016-08-2610-06-21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州名优海洋虾产品。又称中国对虾。甲壳纲,对虾科、对虾属。俗称明虾。为中国特有对虾品种,其体表散布棕蓝色斑点,额角脊不突出,其后脊仅达头胸甲中部,无中央沟,第一触角上鞭长于头胸甲,尾节两侧缘无刺,雄性第三颚足指节与掌节约等长。成虾体长一般130~160毫米,栖息于水深90~180米之砂泥底质海区。东方对虾生长快,寿命短,多数为一年生,雌雄异体,雌虾大于雄虾。在其生长发育成熟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生态特征。当幼体具有一定活动能力时,常聚在河口内湾及沿岸附近生活,而后移居河口内湾及沿岸附近生活,其后到较深水域索饵。成虾春季游到内湾沿岸浅水域产卵,多昼伏夜出活动摄食。

  福州地区海捕虾类一般使用桁杆虾拖网和四片式网板虾拖网。主要虾场在闽东渔场、闽江口渔场和牛山渔场。70年代后期,全市东方对虾捕获量日益减少,不敷市场需求。
  1979年,郊区琅岐、连江晓澳、罗源鉴江等乡镇开始由厦门和山东购进东方对虾苗进行人工养殖。当年,试养3.33公顷,收获1000公斤。次年春,扩大到福清、平潭等沿海试养。80年代中期起,福州市陆续向海区投放人工繁育的虾苗,进行放流增殖试验。1986年,在罗源湾放流东方对虾苗1000万尾。1989年福州市成立“罗源湾鱼虾增殖指挥部”。1989~1991年,连续放流对虾苗3.19亿尾。后因资金和管理方面问题,间断3年。1995年开始,在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下,继续开展放流,每年放流量在5000~7000万尾。
  东方对虾肉味鲜美,并有补肾壮阳、健胃化痰之功郊。主治肾虚、阳萎、筋骨疼痛、半身不遂、神经衰弱等症。可供鲜食、干制或罐装。产品主要供出口外销,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因其繁殖期早,养成期短,人工育苗容易而成为对虾养殖主体,但它耐受高温环境能力差,遂逐步为长毛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等品种所取代。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