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传统海水贝类养殖产品。俗称淡菜、壳菜。贻贝属瓣鳃纲,贻贝科。其品种繁多,具有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繁殖快、生长迅速、产量高。福州海区自然生长的有厚壳贻贝,养殖的贻贝主要是紫贻贝,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紫贻贝。紫贻贝,俗称淡菜,属寒温带、广盐性,壳呈黑褐色,系北方移植品种。贻贝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可供鲜食与加工干制品——淡菜干和蝴蝶干等。贻贝并具补肝肾、益精血、解热除烦之功效,可治虚劳羸瘦、头晕耳鸣、高血压、腰痛、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福州沿海地区开发利用甚早的是厚壳贻贝。其繁殖力强,但生长缓慢。70年代初,福州部分沿海地区开始试验养殖紫贻贝。1972年,平潭县在竹屿海区试养成功。1973年3月,国家农业部水产局在福清召开全国海水养殖经验交流会,紫贻贝被列为重点开发养殖品种。当年,平潭、福清、罗源、连江试养100余亩,均获成功。后受市场限制和养殖效益影响,养殖面积不超过200亩。80年代初,福州市推广贻贝与海带套养、轮养技术,其单产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80~90年代,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养殖面积徘徊在300~600亩之间。2000年福州市养殖面积1.07万亩,产量3.41万吨。主产地为平潭、连江、罗源和福清。